搜索
首页 作者

《颂证道歌·证道歌》

非但空摧外道心,人天归仰至今。
求男乞女头头应,动乐歌欢用我声。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深远的佛教禅诗。此诗描写禅者追求般若真理,为“解脱生死”而不贪恋富贵、受用之本性,其中韵味非常深刻。它像佛陀所说的深教醍醐,当于我们心地种下般若种子。非但空摧外道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是在一段时间内使他消灭了对世间法的种种执着而修外道法,而是使他在经过长时间的佛法熏陶后,其内心深处的贪著心完全摧灭,最终远离了世间法一切诸行。当然这个远离不仅仅是世间财物的远离,还包括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五阴假合的躯壳乃至众生的执着的远离。他此刻所得到的感受与从前贪著外道法所得来的贪爱满足与欢喜安乐比较起来,真有天壤之别。 “人天归仰□至今”一句中,“人天”是指欲界六道众中的天人,他们也崇信佛法,但他们的根机与凡夫相比,只是略好一点而已。“归仰”是归依仰慕之意。“至今”则表示长久的时间。这句诗是说:长久以来,天人众生了知佛法后都归仰佛法,但即使是这样,他们内心的贪著之念永远也无法彻底远离。这种“至今”还带有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说即使佛来教化他、加持他、让他一直生活在清净的环境中、与佛法相接触等等这一切善缘都无法让天人内心贪著心彻底远离。其实这是作者劝我们不要有侥幸的心理,以为世间少数的天才可能会一念归心而悟道成佛,而大多数众生却永远也无法依靠短暂的善缘而远离内心的贪著之念。 “求男乞女头头应”这句诗是对上一句的照应。“求男”与“乞女”相对,“男”代表丈夫家,“女”代表娘家,这里泛指一切眷属。“头头应”指一切众生都是感应佛心而应世的。“应”也有“对治”的意思。即无论他生老病死或因缘成熟,无论以什么方式做什么事,都会对应着佛法理体而契悟相应的事理。比如我们在家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可能以这个念头的“力用”来远离贪欲执着或因缘成熟了悟自心而成就正念菩提。“头头应”既表达了“人天归仰至今”的一种现象,也表达了众生对佛法的难信难行难悟的因果规律。 “动乐歌欢用我声”一句是作者劝我们不要贪享世间乐音歌舞的声色之乐。“动乐”是指歌舞表演时发出的声音。“用我声”即以我的声音来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句诗是说:当我们在歌舞场所动乐歌欢时,不要贪恋这种声音的悦耳动听而忘记了我们的心性本来是清净无为的。其实作者是在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音声都会勾引我们内心深处的贪欲之念而让我们起惑造业。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去辨别音声的好坏与取舍的话,就会不知不觉地造作恶业而受苦受难。 这首诗不仅教我们要远离贪欲执着,还教我们要在生活中运用这种远离贪欲之心来感化一切众生,即以正念正心来对治众生贪嗔痴妄念,这就是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此诗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内涵,读后会使我们有所发和收益。希望此诗能够启发那些还未觉悟的众生,使其早开智慧悟得佛法真谛。这首诗是一种“善知识”,可以使那些沉迷于五欲六尘之中的众生感到“如盲得眼”,即开启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正法眼藏般甚深妙智眼;若深入领悟体会其中甚深微妙的含义的话,便能够激发自己无限的智慧潜能并真正悟得般若妙理!总之它具有普度众生的特殊功效和作用! 所以无论是修行人还是普通人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和收益!
创作背景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禅宗诗歌,其创作背景如下: 释印肃是禅宗弟子,他在修行过程中,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体验,创作了这首《颂证道歌·证道歌》。这首诗歌通过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释印肃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印肃可能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结合自己的修行体验和感悟,创作了这首诗歌。此外,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如宋代时期佛教禅宗的兴盛和士人文化的兴起等。 总之,《颂证道歌·证道歌》的创作背景是释印肃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体验,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诗词关键字: 外道 头头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