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处处长秋苔,俛仰璇杓又欲回。 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客愁天远诗无托,吏案山横睡有媒。 晴日满窗凫鹜散,巴童来按鸭炉灰。 |
这首诗《楼前处处长秋苔,俛仰璇杓又欲回。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是作者对季节更替、天色变化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客愁的感受。 首联“楼前处处长秋苔,俛仰璇杓又欲回。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描绘了楼前秋意渐浓的景象,璇杓转动,夏将尽,秋将至。作者通过借物喻情的手法,表达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无奈感。 颔联“残暑已随梁燕去”,作者用梁燕的离去象征着夏天的结束,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小春应为海棠来”一句,则预示着春天的即将来临,海棠等花卉也将绽放。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也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期待。 颈联“客愁天远诗无托”,表达了作者的客愁之情。“天远”并非单纯指距离的远近,更多的是指人生的迷茫和不确定性。而“诗无托”则是指作者内心的情感没有寄托之处,无处宣泄。这一联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迷茫。 尾联“吏案山横睡有媒”,描绘了官府中繁忙的景象,也暗示了作者身在官场的无奈。“睡有媒”是指工作繁忙,无暇休息。这一句与前面的“客愁”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季节更替、天色变化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客愁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迷茫和无奈。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