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宣化道中》

瘦草萧疏已似秋,盘陀山骨束江流。
两崖若不顽如铁,争得狂澜拍岸休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江流的诗,通过对瘦草、盘陀山、两崖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感叹。 首句“瘦草萧疏已似秋,盘陀山骨束江流”中,诗人首先描绘了瘦草稀疏,仿佛秋天的景象,盘陀山棱角分明,如同骨骼般紧束着江流的画面。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自然风景的独特魅力和力量。 “两崖若不顽如铁,争得狂澜拍岸休”一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赞美。诗人假设如果两崖不坚硬如铁,那么江流如何能掀起狂涛巨浪,拍打着两岸呢?这句诗表达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和不可抗拒,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瘦草、盘陀山、两崖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感叹。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自然风景诗。
诗词关键字: 江流 拍岸 狂澜
相关诗词
  • 1
    [宋]
    圣主瑞居念远民,尽将休戚寄斯文。
    时来宣化堂中坐,应念田中正苦辛。
  • 2
    [宋]
    哀哀民何辜,遭此凶歉厄。
    初闻数米炊,次复并日食。
    草根掘欲尽,木皮屑不给。
    疲老就枯僵,少壮作捐瘠。
    千百存什一,乌喙仍菜色。
    朝忧夕恐惧,不得见新麦。
    城市逐末徒,奔走困贵籴。
    剥床遂及肤,近半死于疫。
    吾皇素仁惠,一念轸饥溺。
    发粟通有无,宽逋已徵索。
    郡县乏宣化,鞭扑庭下赤。
    贪官猴而冠,健吏虎而翼。
    天灾偶参会,人意莫致诘。
    淮楚困烽尘,荆蜀毙锋镝。
    湘潭烦调戌,洪赣事供亿。
    昔闻憔内地,可以称乐国。

  • 3
    [元]
    老气盘空,才名照世,万里秋风行色。
    人物中朝第一,司马题桥,班生投笔。
    记承流宣化,早威声,先驰殊域。
    看吟鞭、笑指关河,历历当年曾识。
    自古人心忠义,白水朝宗,众星拱极。
    铜柱无端隔断,两戒平分,天南地北。
    念瞻依丹阙,捧红云、金泥调屑。
    到明年归对西山,细说安边检花草粹编卷十有此首,但作者注应滕宾。
    (疑当作滕应宾)题无西使二字,才名误作牙名,照世脱世字,秋风作西风,中朝作朝中,班生作班超,历历脱一历字,朝宗作朝东,两戒平分四字全脱,地北作天北,瞻依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