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郎晋陵李公,秉性直而和,少従道士得养生法,未五十,去嗜欲,老而不衰,为南都通守。 其西堂北牖下,池生菖蒲,开花三四,芬馥可爱。 以书占之曰:“此寿考之祥也。 ”因名其堂曰“寿花”,而余为作诗记之。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 
| 这首诗是一首对友人李公的赞美诗,表达了对李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李公秉性正直、和蔼可亲,年轻时跟随道士学习养生法,年未五十便摒弃嗜欲,年老而不衰。在李公的住宅中,池中生长着菖蒲,开花三四朵,芬芳可爱。占卜后得知这是长寿的吉祥之兆,因此将书房命名为“寿花”,作者为此作诗记之。 首联通过描绘李公的性格和养生法,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颔联通过描绘菖蒲花的美丽和芬芳,进一步表达了对李公的敬仰之情。颈联则讲述了李公年轻时学习道书、摒弃嗜欲的经历,以及他修炼养生法的过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如“仙人服之好颜色”、“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一醉斗酒心自如”等,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诗中还通过描绘李公的住宅环境和菖蒲花的生长情况,表达了对李公生活环境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长寿、健康、幸福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和赞美之情的诗歌,通过描绘李公的性格、经历、生活环境和象征隐喻等元素,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寿、健康、幸福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