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癸未生日》

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
生来逐世法,妄谓得此数。
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
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
汝南亦何为,均是食粟处。
儿言生日至,可就睢昙语。
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
老聃西入胡,孔子东归鲁。
我命不在天,世人汝何预。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于生命、人生、世法、轮回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生与死,究竟是何物?“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诗人认为,生与死并非实质性的东西,只是人们赋予其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了种种困扰和痛苦。这种观点带有一些道家和禅宗的哲学色彩,强调了生命的自然状态,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接着,“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人似乎在描述自己曾经在繁华世界中追逐名利,但最终却落入了南方的困境。这反映了人生的起伏不定,以及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揭示了人们对于喜惧的误解。人们通常认为喜惧是人生的常态,但诗人却认为“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即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喜惧的影响。这种观点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评价和期待所左右。 最后,“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儿言生日至,可就睢昙语。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回归自然,回归本真,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诗人认为,即使失去了名利地位,仍然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人生、世法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过上简单朴素的生活。这首诗对于那些在追求名利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下一首
《莲石》
诗词关键字: 失脚 复种 平生
相关诗词
  • 1
    [明]
    别业谐新迹,林庐返故情。
    竹添秋径密,花先早窗明。
    地远千家市,山啼八月莺。
    寻源从稚子,石涧绕门清。
  • 2
    [宋]
    尘劳终日谩区区,竟是乾坤一腐儒。
    半世饱知荣与辱,新冬顿觉我为吾。
    关防向后存心误,检点从前制行粗。
    理欲从今罢研究,无工夫处是工夫。
  • 3
    [元]
    之情也。
    示秀才郑彦通流水小桥横,冶头沙路。
    一道清阴转林坞。
    满襟凉润,犹是夜来新雨。
    幽禽*客至、如晤语。
    坐荫辛夷,间挥吟尘。
    泽畔行歌恐良苦。
    人生适意,正要时情容与。
    却怜身处世、初无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