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 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 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 却顾沙漠平,南来独飞雁。 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上论召公奭,礼乐比姬旦。 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 子丹号无策,亦数游侠冠。 割弃何人斯,腥臊久不澣。 哀哉汉唐余,左衽今已半。 玉帛非足云,子女罹蹈践。 区区用戎索,久尔縻郡县。 从来帝王师,要在侮亡乱。 政坚甚攻玉,乘瑕易冰泮。 中原但常治,敌势要自变。 会当挽天河,洗此生齿万。 |
| 这首诗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燕山地区的地势、风土人情,表达了对边疆地区民众遭受异族侵扰的同情,以及对汉唐王朝未能有效治理边疆的哀叹。 首联“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形象地描绘了燕山地区的地势,如同一条长蛇,将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分隔开来,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一句也暗示了燕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与中原汉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颔联“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进一步描绘了燕山的地貌特征,山势蜿蜒曲折,犹如巨龙盘旋,气势磅礴。同时,这一句也寓含了燕山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距离之远,以及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颈联“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描述了燕山地区的居民风俗习惯与中原不同,他们自古以来就以农耕和战争为生,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民众的敬意和同情。 随后几联,诗人从不同角度赞美了燕山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如“上论召公奭,礼乐比姬旦”“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子丹号无策,亦数游侠冠”等,表达了对当地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指出了当地存在的问题,“割弃何人斯,腥臊久不澣”,表达了对当地遭受异族侵扰的同情和对汉唐王朝未能有效治理边疆的哀叹。 最后,“中原但常治,敌势要自变。会当挽天河,洗此生齿万”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地区民众的关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希望国家能够加强边疆治理,改善民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整首诗语言简练、气势磅礴,通过对燕山地区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地区民众的同情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