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谈

四面楚歌是谁的计策?有什么目的?

“四面楚歌”这个词,现在很多用来说明已经到了没有挽回余地的地步,不管怎么做最终结果都是失败,而这个词一开始是一条小计策,是在楚汉相争的最后时刻,刘邦阵营的汉军做出来的举动,降低了残存的楚军的气势,最终败亡。然而,关于这条计策究竟是谁想出来的,却一直存在着争议,那么,这到底是谁的计谋?又有什么样的目的呢?

一种说法,“四面楚歌”是韩信想出来的。因为这是个小计策,任谁想出来都不足为奇,而且这个计策攻心,扰乱了楚军士兵的心绪,跟随项羽这么久,如果贪生怕死早就活不成了,但是再怎么坚定的人,家乡对他来说总是一个最特殊的存在,听到家乡的曲调,谁会不怀念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呢?那么多年的回忆一下子翻涌上来,最可能击垮人的心志了。而且,这个小计策并不是什么大谋略,相比之下,同样善于攻心的韩信想出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另一种说法自然就是张良想出来的。张良可是刘备身边最强的谋士,在整个历史上也是一个排的上号的人物,不仅聪明多智,而且涉猎很广,熟读诸子百家,对于人的性格的把控也是很强的。他知道项羽的性格上有什么样的缺点,也推测出项羽可能希望逃回江东东山再起,因此用这样一个小计策去打击项羽和他手下的士兵,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么,至于究竟是谁想出来的,司马迁的记载也很模糊,他只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仅仅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说明,因此,我们或许只能从其他地方寻找答案了。

相关杂谈
  • 1
    很多人都曾经惋惜,楚汉相争的项羽,为什么没有渡过乌江,说不定还可以东山再起,毕竟只要他活着,对于刘邦来说就是一个绝对强大的对手。其实,这个问题就好像问为什么项羽在一听到四面响起楚地歌声的时候就判定自己失败了,是差不多的问题。那么,今天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项羽会断定自己败了。
  • 2
    张良和陈平,都是刘邦手下著名的谋士,虽然都受到重用,但是却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谋士之路。张良出身贵族,所受到的教育绝非一般人能比,陈平出身低微,几经坎坷才从小官一步步走向丞相。但是既然身为谋士,两人的计谋和对事情的观察力自然也不同于常人。那么,这样出身不同的两个人,究竟谁要更胜一筹呢?
  • 3
    被人称为军神的韩信一向认为,带兵出征,士兵自然是越多越好,胜算也会大一些,事实上,他的战绩也的确让人敬佩。只不过,历史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例外的时候,比如以少胜多的战役,而且诸葛亮也提出兵贵在精而不在多。那么,究竟是多一些好还是精一些好?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 很多人都曾经惋惜,楚汉相争的项羽,为什么没有渡过乌江,说不定还可以东山再起,毕竟只要他活着,对于刘邦来说就是一个绝对强大的对手。其实,这个问题就好像问为什么项羽在一听到四面响起楚地歌声的时候就判定自己失败了,是差不多的问题。那么,今天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项羽会断定自己败了。
  • 5
    “逆袭”这个词,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一个词,身份、背景都不好的人,经过一些事情后,获得最终成功的结果。这样说起来,古代那些原本身份低微,最终却名垂千古的人,也都是逆袭的案例。比如刘邦,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市井混混,做到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样的事情听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了解了其中的经过之后,却又是必然。那么,刘邦的逆袭之路,究竟是怎样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