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d是什么意思 dun的汉字 dun第四声有什么字

dun第四声有什么字(dùn)

    • 拼音:duì

      duì ㄉㄨㄟˋ

       ◎ 古同“憝”。

      其它字义

      dùn ㄉㄨㄣˋ

       ◎ 〔~混〕烦乱。如“故其风中人状,直~~郁邑,殴(qū)温致湿。”

      其它字义

      tūn ㄊㄨㄣˉ

       ◎ 〔~惃〕心不明。

    • 拼音:dūn
    • 动词 督理。  【组词】:「敦促」。《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抱朴子.外篇.安贫》:「今吾子督余以诲盗之业,敦余以召贼之策。」
    • 动词 和睦、使融洽。  【组词】:「敦亲睦邻」。
    • 形容词 质朴、笃厚。  【组词】:「敦厚」。《孟子.万章下》:「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
    • 副词 诚恳。  【组词】:「敦聘」、「敦请」。
    • 名词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敦治。
    • ,
    • 形容词 不明朗、不开通。通「沌」。  【组词】:「浑敦」。
    • ,
    • 动词 催逼、逼迫。《诗经.邶风.北门》:「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 副词 孤独的样子。《诗经.豳风.东山》:「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 ,
    • 名词 古代用来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状多种,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有的盖子也能翻转过来使用。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捉手。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连。」汉.郑玄.注:「敦,黍稷器。」
    • 拼音:dùn
    • 参见「混沌」条。
    • 拼音:dùn

      dùn ㄉㄨㄣˋ

       ◎ 〔倱~〕见“倱”。

    • 拼音:dùn
    • 名词 楼墙。《说文解字.广部》:「庉,楼墙也。」
    • 状词 参见「庉庉」条。
    • ,
    • 动词 聚集、储存。  【组词】:「屯集」、「屯积」、「聚草屯粮」。《楚辞.屈原.离骚》:「屯车其千乘兮,齐玉軑而并驰。」
    • 动词 驻军防守。  【组词】:「屯兵」、「屯扎」。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
    • 动词 驻军在戍地垦荒耕种。  【组词】:「屯田」。《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以将屯为名。」唐.颜师古.注:「且云领兵屯田。」
    • 动词 堆叠、阻挡。  【组词】:「大雪屯门」、「水来土屯」。《水浒传.第二三回》:「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 名词 村庄。如国内辽宁沈阳的皇姑屯。《红楼梦.第三九回》:「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 名词 军营。《管子.轻重乙》:「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文选.张衡.西京赋》:「卫尉入屯,警夜巡昼。」
    • 拼音:dùn
    • 名词 用竹篾、荆柳条、稻草等编成或用竹蓆所围成的盛粮器具。  【组词】:「米囤」、「麦囤」。唐.贯休〈山居〉诗二四首之一七:「且为小囤盛红粟,别有珍禽胜白鸥。」《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囤子里的散粮被乱人抢了一个精光,只有泼洒在地上的,扫了扫,还有两三担粮食。」
    • ,
    • 动词 积聚、储存。  【组词】:「囤货」、「囤粮」、「囤积居奇」。《儒林外史.第二一回》:「牛老把囤下来的几石粮食变卖了。」
    • 拼音:dùn
    • 动词 烹调方法:(1) 将食物加水,用文火慢煮使烂熟。  【组词】:「清炖」、「炖鸡」。(2) 将食物放入盅或陶罐中,隔水以慢火煨煮使材料熟软。  【组词】:「凤爪炖冬菇」。
    • ,
    • 形容词 火势旺盛。《玉篇.火部》:「炖,火盛貌。」
    • 名词 炖煌:地名。参见「敦煌」条。
    • 拼音:dùn
    • 名词 一种抵御敌人矢刃等攻击,保护己身安全的兵器。  【组词】:「盾牌」、「藤盾」、「金剑神盾」。
    • 名词 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  【组词】:「深厚的民意基础是他强而有力的后盾。」
    • 名词 盾形的物品。多用作奖牌或纪念品。  【组词】:「银盾」、「金盾」。
    • 名词 荷兰、越南、印尼等国货币单位的简称。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dùn
    • 形容词 不锐利。  【组词】:「钝刀」、「钝器」。
    • 形容词 笨、呆、蠢。  【组词】:「迟钝」、「愚钝」、「鲁钝」。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休笑我妆钝妆呆,看了几千场柳凋花谢。」
    • 拼音:dùn

      dùn ㄉㄨㄣˋ

       1. 耩完地之后用来轧地的农具,用石头做成:~子。~车(用畜力牵引的轧地农具)。

       2. 用砘子轧地:~地。

      详细解释
    • 拼音:dùn

      dùn ㄉㄨㄣˋ

       ◎ 〔迗~〕见“迗”。

    • 拼音:dùn
    • 动词 以头或足叩地。  【组词】:「顿首」、「顿脚」。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动词 暂停、停留。  【组词】:「停顿」。《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四》:「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
    • 动词 安置、放置。  【组词】:「安顿」。宋.杨万里〈城头秋望〉诗二首之一:「秋光好处顿胡床,旋唤茶瓯浅着汤。」
    • 动词 整治。  【组词】:「整顿」。《资治通监.卷二.周纪二.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
    • 动词 屯兵、驻扎。通「屯」。《韩非子.五蠹》:「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
    • 形容词 疲倦。  【组词】:「困顿」、「委顿」。《孙子.谋攻》:「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 形容词 钝、不锋利。汉.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 形容词 倾倒、毁坏。《资治通监.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舟船战具,顿废不修。」
    • 名词 量词。计算吃饭、斥责等行为次数的单位。  【组词】:「吃一顿饭」、「痛打一顿」。
    • 名词 姓。如汉代有顿琦。
    • 副词 立刻、突然。  【组词】:「顿悟」、「茅塞顿开」。《红楼梦.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 ,
    • 参见「冒顿」条。
    • 拼音:dùn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dùn
    • 形容词 不锐利。  【组词】:「钝刀」、「钝器」。
    • 形容词 笨、呆、蠢。  【组词】:「迟钝」、「愚钝」、「鲁钝」。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休笑我妆钝妆呆,看了几千场柳凋花谢。」
    • 拼音:dùn
    • 动词 逃走。  【组词】:「逃遁」、「尿遁」、「地遁」、「远遁」。《左传.襄公十八年》:「丙寅晦,齐师夜遁。」
    • 动词 逃避。《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 动词 隐匿。《后汉书.卷八一.范冉传》:「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
    • 拼音:dùn

      dùn ㄉㄨㄣˋ

      ◎ 义未详。

    • 拼音:dùn
    • 动词 以头或足叩地。  【组词】:「顿首」、「顿脚」。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动词 暂停、停留。  【组词】:「停顿」。《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四》:「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
    • 动词 安置、放置。  【组词】:「安顿」。宋.杨万里〈城头秋望〉诗二首之一:「秋光好处顿胡床,旋唤茶瓯浅着汤。」
    • 动词 整治。  【组词】:「整顿」。《资治通监.卷二.周纪二.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
    • 动词 屯兵、驻扎。通「屯」。《韩非子.五蠹》:「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
    • 形容词 疲倦。  【组词】:「困顿」、「委顿」。《孙子.谋攻》:「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 形容词 钝、不锋利。汉.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 形容词 倾倒、毁坏。《资治通监.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舟船战具,顿废不修。」
    • 名词 量词。计算吃饭、斥责等行为次数的单位。  【组词】:「吃一顿饭」、「痛打一顿」。
    • 名词 姓。如汉代有顿琦。
    • 副词 立刻、突然。  【组词】:「顿悟」、「茅塞顿开」。《红楼梦.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 ,
    • 参见「冒顿」条。
    • 拼音:dùn

      dùn ㄉㄨㄣˋ

       ◎ 大水。

    • 拼音:dùn
    • 动词 烹调方法:(1) 将食物加水,用文火慢煮使烂熟。  【组词】:「清炖」、「炖鸡」。(2) 将食物放入盅或陶罐中,隔水以慢火煨煮使材料熟软。  【组词】:「凤爪炖冬菇」。
    • ,
    • 形容词 火势旺盛。《玉篇.火部》:「炖,火盛貌。」
    • 名词 炖煌:地名。参见「敦煌」条。
    • 拼音:dùn
    • 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表隐退之象。
    • 动词 逃。同「遁」。  【组词】:「遯走」、「遯迹山林」。
    • 拼音:dùn

      dùn ㄉㄨㄣˋ

       ◎ 古同“遁”。

    • 拼音:shǔn
    • 名词 栏杆的横木,泛指栏杆。宋.黄铢〈江神子.秋风嫋嫋夕阳红〉词:「独上高楼三百尺,凭玉楯,睇层空。」
    • 名词 古代用来抵御敌人兵刃及保护自己的兵器。通「盾」。《宋书.卷五一.长沙王道怜传》:「有质干,善于用短楯。」
    • 拼音:tú
    • 形容词 肥胖。《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晋.杜预.注:「腯,亦肥也。」《文选.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草木节解,鸟兽腯肤。」
    • 拼音:tún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tún
    • 形容词 忧苦烦闷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汉.王逸.注:「忳,忧貌。」
    • 拼音:tún
    • 名词 小猪。亦泛指猪。《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宋.陆游〈游西山村〉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拼音:zhuàn

      zhuàn ㄓㄨㄢˋ

       ◎ 〔~楯〕古代运灵柩的车,如“死得于~~之上。”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词典 | 拼音 | 字典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