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分类标签: 思念诗 婉约诗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铅华:铅粉。
②“红烟翠雾”两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
③争:怎。

【评解】

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

【集评】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该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飞絮游丝”句很形象。“深院月明人静”句,渲染气氛很好。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不一定必有其事。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知许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绝口不论事……”。依此,此篇该是依托之作。“佳人”比宋王。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 。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创作背景
司马光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风俗密切相关。在宋代,士大夫们的生活十分优裕,他们经常征逐于歌楼舞榭,宴饮成风。这种生活环境为艳词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司马光的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司马光对一位舞妓的赞美之情,展现了他的情感世界。因此,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宋代的社会风俗和士大夫的生活风貌,以及司马光的个人情感。
诗词关键字: 飞絮 游丝 铅华
相关诗词
  • 1
    [明]
    青楼少妇悬明榼,软金刺绣罗衣裳。
    纤歌宛转声绕梁,围屏狎坐飞琼觞。
    流苏锦帐双鸳鸯,梦魂醉入温柔乡。
    东风破暖吹红香,落花点点更漏长。
    游丝飞絮春茫茫,柔肠一寸生秋霜。
    吴山青青江水绿,燕语莺啼空断肠。
  • 2
    [元]
    蹋踘复蹋踘,佳人当好春。
    金刀剪芙蓉,纫作满月轮。
    落花游丝白日长,年年它宅媚流光。
    绮襦珠络锦绣裆,草相漫地绿色凉。
    揭门缚彩观如堵,恰呼三三唤五五。
    低过不坠蹴忽高,蛱蝶窥飞燕回舞。
    步矫且捷如凌波,轻尘不上红锦靴,扬眉吐笑颊微涡。
    江南年少黄家多,刘娘刘娘奈尔何。
    只在当年旧城住,门前一株海棠树。
  • 3
    [宋]
    一阵斜风横雨。薄衣润、新添金缕。不谢铅华更清素。倚筠窗,弄么弦,娇欲语。小阁横香雾。正年少、小娥愁绪。莫是栽花被花妒。甚春来,病恹恹,无会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