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元夕戏题》

从教香月转亭西,贪看灯毬忘却归。
挨得玉梅零落尽,蛾儿犹傍鬓边飞。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表达了一个人在月下观灯的情景。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教香月转亭西,这是一个夜晚的场景,月色朦胧,似乎是在一个亭子里,而诗人正在观赏着美丽的灯球。 首句“教香月转亭西”,就点明了诗人在亭子里观赏月色,这是对整个场景的概括描述。接下来的一句“贪看灯毬忘却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他被眼前的灯球吸引,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时间。这里的“贪看”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灯球的痴迷和不舍之情。 第三句“挨得玉梅零落尽”是一个转折,诗人从对灯球的痴迷中回过神来,发现周围的玉梅已经凋零殆尽。这一句描绘了时间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最后一句“蛾儿犹傍鬓边飞”是诗人的想象,他想象着蛾儿仍然在飞舞,而且似乎还依附在鬓角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共鸣。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元夕戏题》是宋代诗人何应龙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和人们的欢乐心情。其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何应龙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市民文化兴起,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也备受重视,成为人们娱乐、社交的重要场合。何应龙作为宋代文人,对元宵节这样的盛事自然也有所关注和感受,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此外,何应龙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对《元夕戏题》的创作产生影响。他可能通过观察和感受元宵节的热闹氛围,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综上所述,《元夕戏题》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何应龙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上一首
《晨征》
诗词关键字: 从教 零落 忘却
相关诗词
  • 1
    [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2
    [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3
    [宋]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