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破山八咏·文举塔》

圆旨探双林,卮言发南华。
万里归一空,谁云正非邪。
门影摇青松,曾回贵侯车。
犹遗数层塔,岌岌凌飞霞。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名为“咏小外弟”与“湖月”(谢幼安),都体现着浓厚的书卷气息。虽然表达了深重的兄弟之情,但其主要之旨还在于诗人自我情怀的抒发。 首联“圆旨探双林,卮言发南华”,起句有探幽寻微之意,寄寓着人生哲学。圆旨,即圆融的宗旨,暗喻佛教的教义。“双林”取佛典“双树因空而双存”之意,表现了诗人寻求虚空的哲学思考。卮言,是卮玉卮器的言论,是庄子著作《庄子·逍遥游》中虚拟的论道之言。卮言之名暗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言论风格。 颔联“万里归一空,谁云正非邪”,既体现了诗人看破世事的释然心境,又暗指生活之中无处不在的是非之争。万里归一空,即所谓“万川赴海,同一源头”,喻示万事万物最终归于虚无,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谁云正非邪,则表达了诗人对是非之争的淡然态度,认为谁说是非就是非呢?这显示了诗人对世事看淡、超脱的情怀。 颈联“门影摇青松,曾回贵侯车”,通过描绘诗人家门之景,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慕权贵的品格。门影摇青松,写诗人家的门庭之影在青松间摇曳生姿,这是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写实。曾回贵侯车,则描绘出诗人门前曾经过贵侯豪车,但诗人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这表现出他不慕权贵的品格。 尾联“犹遗数层塔,岌岌凌飞霞”,描绘出诗人眼前尚存的数层高塔,凌空欲飞,象征着诗人的高洁情怀。这句诗呼应了开头“圆旨探双林”的哲学思考,表现了诗人寻求虚空的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对世事看淡、超脱的情怀,以及高洁的品格。诗中寄寓着丰富的哲学思考,读来令人深受迪。
创作背景
《破山八咏·文举塔》是宋朝诗人刘拯的诗作。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录并不详尽。但是,我们可以从诗题和宋朝的历史文化环境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诗题《破山八咏·文举塔》提到了“破山”和“文举塔”,这表明这首诗很可能是以某个实际的地点或景物为背景创作的。其中,“文举塔”可能是一座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建筑。 其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极为兴盛。刘拯作为宋朝的诗人,他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此外,刘拯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或者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感受。 总的来说,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记录,我们无法确定《破山八咏·文举塔》的确切创作背景。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诗词关键字: 青松
相关诗词
  • 1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3
    [宋]
    梁溪西畔小桥东。
    落叶纷纷水映空。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