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感古十四首》

楚昭反国,说反屠羊。
犒师存国,弦高郑商。
居处卑贱,陈义匪常。
谁谓草泽,而乏贞良。
嗟嗟贵仕,名利膏肓。
视彼二子,冥鸿天翔。
¤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利益,甘愿过着卑贱生活,怀揣着高尚理想,默默奉献自我的人的赞美。 首句“楚昭反国”,点明了这个故事发生在楚国。楚昭王恢复国君身份,国内一片欢腾,诗人用“说反屠羊”四字,表达了这种欢庆气氛。 “犒师存国”一句,描绘了当时楚国军队在战后的犒劳过程中,楚昭王用食物款待军队,以此保存国家的故事。这种情景展现了诗人的国家观念,以及他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爱护。 “弦高郑商”是借用典故,描述了弦高和郑商在国家危难时刻,舍弃自己的利益,为国家的利益挺身而出。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于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的赞美。 “居处卑贱,陈义匪常”这两句,强调了这些人并不在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他们的行为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高尚行为。他们不因自己的卑贱而感到羞耻,反而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最后,“谁谓草泽,而乏贞良”表达了诗人对草泽之士的肯定和赞美,认为草泽之中并不缺乏有志之士。这种观点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尊重和认识。 整首诗充满了对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利益,甘愿过着卑贱生活,怀揣着高尚理想,默默奉献自我的人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应该像诗中的人物一样,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舍弃个人的名利,为国家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人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国家民族利益默默奉献的人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感古十四首》是明朝文学家、音韵学家陈第的一组诗歌。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背景:陈第生活在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历了一定的动荡和变革。朝廷的权力斗争、民生疾苦、外族入侵等问题,都可能对陈第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2. 个人经历:陈第一生坎坷,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中举,后虽获得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他的个人经历和感慨也可能在《感古十四首》中得到了反映。 3. 对历史的思考:陈第在诗歌中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这可能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综上所述,《感古十四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个人和历史等多个方面,是陈第对时代、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草泽 膏肓 居处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