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杂诗三首》

形驱世鞅缚,妄灭天刑逃。
我身不失我,荣辱谁能操。
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
未应泉石癖,可笑州县劳。
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
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哲理的诗。诗歌描写了作者尘世的苦与乐、得与失,对比鲜明,富于发。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那些贪恋官场,拼命钻营的人,其实还不如在田间耕学的隐士。 首联“形驱世鞅缚,妄灭天刑逃”,作者以隐者形象出现,表达了对尘世束缚的厌恶,对天性解放的向往。“鞅”是马嚼子,“世鞅缚”借指尘世的束缚。作者认为尘世如同一副沉重的枷锁,想要摆脱这种束缚就得妄想消除天然的规范,逃避自然的规律。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世俗,向往自由的隐者形象。 颔联“我身不失我,荣辱谁能操”,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他从不觉得失去什么,名誉和耻辱也从来不能左右他。这一句充分表现了作者看淡名利,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 颈联“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清高。他对荤菜肉食的贪恋表示不满,认为这与安贫乐道、苦学不辍的处世态度格格不入。这两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白,充满了超然物外的清高自傲。 尾联“未应泉石癖,可笑州县劳”,表达了作者对在山林泉石之间安逸生活的向往,对在州县奔波劳碌的生活的不屑。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贪恋州县生活癖好,这种可笑的生活确实不值得。这里,作者运用反语和讽刺,将自己对尘世生活的厌恶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作者借用了“世外桃源”的典故,表示自己宁愿做一个在山林泉石之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的隐士,也不愿意去做统治者。这句话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最为人知的言论。 整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恶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运用了隐喻、反语、讽刺等手法,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古代隐逸诗歌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杂诗三首》是宋代诗人罗公升在隐居孟津时所创作的**。罗公升在安史之乱后,选择在孟津隐居,期间创作了许多诗篇,这组《杂诗三首》便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代表作之一。诗歌可能反映了他对乱世的不满,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思。
上一首
《桃花》
诗词关键字: 荣辱 四海 不失
相关诗词
  • 1
    [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2
    [魏晋]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 3
    [魏晋]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