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天台游山》

烟萝穿几重,柴车倦驱驾。
忽寻钟磬音,山腰得僧舍。
主僧闻我来,曳杖出相迓。
揖我坐虚阁,登临欠台榭。
老屋数椽余,风物自闲暇。
古木出云杪,遥岑来竹罅。
下临一泓水,涵光冷相射。
但能了此生,未遽惭大厦。
我本山中人,偶失学圃稼。
为米聊复留,两同僧过夏。
得舟家可浮,遇竹宅便借。
是处皆南山,何必东篱下。
悠悠去忘归,宁畏长官骂。
松月苦留客,徘徊度清夜。
明朝过桃溪,溪女莫相诧。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寻访山寺,与僧人交往,山中漫步,赏景玩物,抒发感慨之作。全诗如下: 烟萝穿几重,柴车倦驱驾。 忽寻钟磬音,山腰得僧舍。 首联“烟萝穿几重,柴车倦驱驾”,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寻访山寺的急切心情。 “忽寻钟磬音,山腰得僧舍”,诗人为了避开尘世的喧嚣,寻访清净之地,来到山腰的僧舍,真是难得的机缘。颔联“主僧闻我来,曳杖出相迓”,写诗人见到主僧后,主僧拄着拐杖出来迎接,表现了山寺僧人对客人的热情。 “揖我坐虚阁,登临欠台榭”,颈联写主僧引导诗人登上山腰的虚阁,可以登高远眺,但山腰的寺院内没有台榭之景,缺乏都市的繁华之态。这两句通过描写虚阁、台榭等意象,展现出山腰僧舍的自然之景,并表现出山寺与都市的不同之处。 “老屋数椽余,风物自闲暇”,尾联写山腰的僧舍只有几间老旧的房屋,但环境幽静、闲暇自在。古木、远山、清泉、水池等自然之景也十分优美,令人流连忘返。诗人通过描绘山寺的环境和风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言:“我本山中人,偶失学圃稼。为米聊复留,两同僧过夏。得舟家可浮,遇竹宅便借。是处皆南山,何必东篱下。”诗人自述本是山中人,因缘际会来到山寺,为了生计不得不暂时停留。但是这里环境优美,到处是山景,哪里都能安居乐业,哪里都比都市要好。诗人以淡然的态度表达了对山寺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之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寺环境的描绘和风物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之情。诗中运用了简洁、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之景和风物之美,展现出山寺的幽静、清寂之态。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天台游山》是宋朝诗人陈知柔的一首佳作**。其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求。陈知柔通过游历天台山,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奇妙,进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深思。他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宋朝时期文学繁荣,诗人们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也为《天台游山》的创作提供了文化背景。
诗词关键字: 苦留 钟磬 僧舍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2
    [唐]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 3
    [唐]
    夕映翠山深,余晖在龙窟。
    扁舟沧浪意,澹澹花影没。
    西浮入天色,南望对云阙。
    因忆莓苔峰,初阳濯玄发。
    泉萝两幽映,松鹤间清越。
    碧海莹子神,玉膏泽人骨。
    忽然为枯木,微兴遂如兀。
    应寂中有天,明心外无物。
    环回从所泛,夜静犹不歇。
    澹然意无限,身与波上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