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虞美人 寄云中完颜公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

水收霜落云中早。
群雁云中道。
夜来明月过西山。
料得水边石上不胜寒。
黄尘堆里人相看。
未惯云林眼。
当年曾说探崆峒。
怕有黄庭消息寄西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水收霜落云中早。群雁云中道”,以一幅肃杀的秋景开始,水收霜落,象征着大地的沉寂,群雁南飞,象征着秋天的开始。这一情景给人的感觉是早,早到仿佛一切都在秋天的寒意中提前到来。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大雁在云中的身影,这不仅给画面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也给画面赋予了一种悲凉的色彩。 “夜来明月过西山。料得水边石上不胜寒。”这两句诗继续描绘秋夜的景象,明月高挂,照映着山和水,而水边的石头上更是一片清寒。这里的“夜来”承接了前面的早,而“水边石上”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寒冷。同时,“料得”一词,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一种预感,他预感到水边的石头上将会是寒气逼人。 “黄尘堆里人相看。未惯云林眼。”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们眼中的世界,充满了尘土和喧嚣,与诗人心中的云林(即幽静的树林)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未惯”表明人们还没有习惯这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方式。 最后,“当年曾说探崆峒。怕有黄庭消息寄西。”这两句诗是对前面秋景的反思,诗人想起当年曾有人说过要探索幽静的生活,如今却害怕没有黄庭(即道教经典)的消息而寄给西方。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对于尘世喧嚣的不满和厌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对人们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不满和厌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创作背景
耶律履,元初契丹族散曲家。字履机,号忘言,辽宁义县人。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其父耶律楚材在元太祖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两朝,历任要职,为元朝的开国名臣。他自小受汉文化薰陶,既通佛理,亦工诗文,善书法,尤精绘画,以“忘言自乐”为号,又自号其居室为“闲闲堂”,晚年又号“所乐翁”。有散曲数首传世。 这首《虞美人 寄云中完颜公》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耶律履与完颜公之间的友情有关。完颜公可能是他的好友或者同僚,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耶律履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完颜公的思念和寄托,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人生若梦的感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词类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下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黄尘 相看 不胜
相关诗词
  • 1
    [金]
    书剑忆游梁。
    当时事、底事不堪伤。
    念兰楫嫩漪,向吴南浦,杏花微雨,窥宋东墙。
    凤城外,燕随青步障,丝惹紫游缰。
    曲水古今,禁烟前后,暮云楼阁,春早池塘。
    回首断人肠。
    年芳但如雾,镜发成霜。
    独有蚁尊陶写,蝶梦悠扬。
    听出塞琵琶,风沙淅沥,寄书鸿雁,烟月微茫。
    不似海门潮信,能到浔阳。
    生南北如歧路一首,乃无名氏词,类编草堂诗馀二误以为吴词。
    春草碧几番风雨西城陌一首,乃完颜?词,杨朝英阳春白雪一误以为吴词。
  • 2
    [元]
    无为无作。
    认著无为还是缚。
    照用同时。
    电卷星流已太迟。
    非心非佛。
    唤作非心犹是佛。
    人境俱空。
    万象森罗一境中。
  • 3
    [元]
    紫琼洼*,算何年、砻琢云根山骨。
    理润坚温,知雅称、绝格风流人物。
    待价因循,一时奇遇,得失才容发。
    千金先许,玉堂初认仿佛。
    老坡疑是前身,赤蛇宵吼,肯迟留扪拂。
    尚有当时耽玩趣,习气终难摩没。
    更莫矜夸,武夷玉窦,千尺兴平窟。
    开奁发幂,隶僮已倦嗟咄。
    律履耶律文献公词三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