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晚杂书三十首》

畴昔夏之夜,百虫无不鸣。
侵寻迫秋杪,惟有蟠蟀声。
微物乏巨喙,寒翅厉酸清。
露将化为霜,欲鸣声不成。
瓦石有深缝,缄默逃汝生。
不然且立死,焉问懒妇惊。
天地布肃令,讵别物重轻。
岂惟蝼蚁蛰,神龙亦潜形。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秋的感悟,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畴昔夏之夜,百虫无不鸣”,写的是夏日夜晚的景象,各种昆虫纷纷鸣叫,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昆虫们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颔联“侵寻迫秋杪,惟有蟠蟀声”,则描绘了秋天即将来临的景象,只有蟋蟀还在鸣叫。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蟋蟀在秋天的独特地位。 颈联“微物乏巨喙,寒翅厉酸清。露将化为霜,欲鸣声不成”,则深入描绘了蟋蟀的境况,它小而弱,缺乏大鸟的巨喙,在寒冷的秋夜中发出清厉的鸣声。这里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对自然规律的无奈。 尾联“瓦石有深缝,缄默逃汝生。不然且立死,焉问懒妇惊。”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强地生存下去,不要轻易放弃。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蟋蟀与懒妇相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 全诗通过对自然之秋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自然规律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朝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虽然文化繁荣,但社会也颇为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事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感慨。方回作为宋朝的诗人,他的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2. 个人经历:方回的个人经历对他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这些都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3. 自然环境:这组诗的题目为《秋晚杂书三十首》,说明诗歌的创作与秋天的自然环境有关。秋天常常给人一种萧瑟、落寞的感觉,这可能也影响了方回的创作情绪。 综上所述,《秋晚杂书三十首》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方回的个人经历以及秋天的自然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
诗词关键字: 蝼蚁 鸣声 缄默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