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焦山》

江势东倾剧建瓴,中流岩壑隐禅扃。
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争摸瘗鹤铭。
修竹捎云凌北固,桃花吹浪涨南溟。
上人劝赋斯山境,乞与微吟勒翠屏。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作者乘船游览江城时所写。全诗分为三大部分:首四句为第一大部分,是江行写景,领起全篇。中间六句为第二大部分,写所见游寺人众。最后四句为第三大部分,是游览归舟后的记游诗情,重在颂佛祈赏。此诗由景及意,景与意之间有巨大的落差,由此产生强烈的艺术张力,令人品味。 首联“江势东倾剧建瓴,中流岩壑隐禅扃”,生动描绘了长江的气势和中流的景色。“东倾剧建瓴”用“建瓴”这一典故比喻江水高峻,“中流岩壑隐禅扃”用“禅扃”来指代山寺。“中流岩壑”正是作者船游的立足点,也正是在这个立足点上展现出作者的视野和视线,面对险峻的山川景观,山与寺紧密联系,深蕴禅机的世外桃源呼之欲出。 颔联“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争摸瘗鹤铭”,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江面的游船上和过往的游客。“游僧”和“过客”的“谁渡”和“争摸”,既写出他们对此物此景的渴慕和仰慕,也暗示了他们不能或不敢渡过龙钵、触摸瘗鹤铭的遗憾。 颈联“修竹捎云凌北固,桃花吹浪涨南溟”,笔触由实景转向虚景,即由船中见闻的实景转向想象中的景象。“修竹捎云”和“桃花吹浪”各有所指,前者暗用西晋孙登吹箫乘风而去的故事,表现竹林的高洁;后者则以桃花象征佛法,寓意佛法的传播。这两句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写了两座山峰的美景,实际上寄寓了作者内心的崇仰、渴慕和企及之情。 尾联“上人劝赋斯山境,乞与微吟勒翠屏”,回到本题,写在船中和尚劝自己为江山的景色吟诗作赋,并建议把自己的吟咏刻在眼前的山景上,以此赞美大好河山。整首诗以首联的江行见闻为引子,逐渐将诗境推向深入;又在深入的过程中螺旋式地回环照应,以丰富细腻的描摹将意境逐步推向开阔高远。从多方面描摹刻画富有张力的佛家禅境世界,并赋予其间流转飞动的形象色彩。将意、情、景熔铸为一,既有理趣,又有画意;即小见大,即实求虚。 此诗语言平易晓畅,风格清新洒脱。诗人善于以古为新用,“降龙钵”和“瘗鹤铭”典出《庄子》、《搜神记》,在诗中运用得十分贴切自然。又以“建瓴”形容江流倾泻之状,以“禅扃”代指山寺,都收到了形象生动、新颖贴切的艺术效果。全诗在结构上张弛有度,纡徐有致,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晁公武的《游焦山》的创作背景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的事件密切相关。这场战争导致洛阳、汴京等地遭受严重破坏。晁公武为了逃避战乱,携带家人南逃,先后经过淮海地区、金陵,然后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广东,避难于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游焦山》是在他南逃途中,舟行长江时,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上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修竹 中流 上人
相关诗词
  • 1
    [清]
    老僧头白焦山顶,不管兴亡。
    安稳禅床。
    卧对江南古战场。
    客来久坐浑无语,饭熟茶香。
    归路茫茫。
    水打空船月照廊。
  • 2
    [宋]
    客星底事犯宸居,输与焦君卧草庐。
    万树遮山难觅寺,百川入海此归墟。
    浮沉心事盟鸥鸟,献替功名愧{上制下鱼}鱼。
    独爱烟波开霁景,微云不遣滓清虚。
  • 3
    [宋]
    所子长江天际来,中流有山何壮哉。
    深恨盘礴千万丈,寸土不受双崔嵬。
    金山屹据上流险,四面佛屋相环回。
    来帆去桨别舻舳,住僧过客烦追陪。
    排空杰阁揖沧海,海山乱点浮织埃。
    龙潭别耸石峰巧,时立野鹤慵毰毸。
    堂头回首指遗像,坡公印老留青煤。
    其人已去诗尚在,唱酬风月相徘徊。
    再三瞻敬下山去,缥缈又入云涛堆。
    焦山一望祗十里,舟师驾橹如奔雷。
    行行晃荡呼吸顷,击缆牵确登山隈。
    山中僧少竹木古,瘦根迸石穿莓苔。
    幽姿野态随步出,胜处往往多楼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