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新滩三首》

渔父长歌招屈子,女儿高髻学昭君。
虽存九辨欲谁继,便有琵琶那忍闻。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诗,主要描绘了两位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人物形象——渔父和女儿,并通过他们,引出了对古代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失落之憾。 首句“渔父长歌招屈子”,渔父的形象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隐士,他们往往在江湖之间,唱着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招屈子”则引用了屈原的故事,屈原忠诚于国,却受谗言被贬,最终投江自尽。渔父在这里长歌招屈,象征着对屈原精神的怀念和传承。 次句“女儿高髻学昭君”,描绘了女儿的形象,高髻代表着女子的美丽和端庄,“学昭君”则引用了王昭君的故事,她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和平,远嫁他乡。女儿学昭君,象征着对古代女性贞洁和英勇精神的敬仰和继承。 然后,“虽存九辨欲谁继”,引用了屈原的《九辨》,这是一部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虽然《九辨》尚存,但又有谁能继承其精神呢?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精神失落的遗憾。 尾句“便有琵琶那忍闻”,引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琵琶声往往代表着悲伤和痛苦,诗人说即使有琵琶声,又怎么忍心去听呢?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精神失落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渔父和女儿的形象,引用了屈原、王昭君和白居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精神的怀念和继承,同时也对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精神的遗忘和失落感到遗憾和痛苦。
创作背景
**《新滩三首》的创作背景主要是李流谦在宦途中所受到的打击以及他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这首诗通过描绘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身的失意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让诗人积蓄了许多沉痛的感受,这些都倾泻在这首诗中。同时,诗人也运用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使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更加感人。这首诗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了诗人对同样沦落天涯的人们的感情。
诗词关键字: 渔父 琵琶 女儿
相关诗词
  • 1
    [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 2
    [宋]
    龛灯照室久妨睡,雪气侵人不隔窗。
    枕上诗成那起草,槽头酒滴暗鸣缸。
    远来狂客应回去,高卧幽人未有双。
    犹忆新滩泊船处,堆蓬积玉撼长江。
  • 3
    [宋]
    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
    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
    前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
    忆従巫庙回,中路寒泉涨。
    汲归真可爱,翠碧光满盎。
    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帏帐。
    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
    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
    新滩阻风雪,村落去携杖。
    亦到龙马溪,茅屋沽村酿。
    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