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谒金门 赋玉簪》

秋萧索。
灯火新凉帘幕。
翠被不禁临晓薄。
南楼闻画角。
想见玉壶冰萼。
一夜西风开却。
梦觉乌啼残月落。
幽香无处著。
愦?闲蝗?梢皇祝*据元吴师道敬乡录卷一云,此乃宋俞紫芝诉衷情词,当为王庭筠所书,并非其自作。
全金诗误作王词,辽海丛书辑黄华集,*
作品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秋夜寒侵、怀人念远、孤寂落寞的情怀。 上片写秋夜寒侵,怀人念远。起首三句写秋夜寂静,新凉袭人,不免勾起人的倦意。翠被,是绿色的绸被,即玉色绸被,这里指被子。不禁,是不由得之意。薄,一作薄薄,意同。临晓,一作临晓觉,指将晓。玉壶,喻指美好的事物。冰萼,指冰样的荷花花瓣,借以衬托其洁白美丽。词人一早醒来,就不由得感到身上有些寒冷,料想是因为夜晚的秋风吹得有些凉意了。于是他走到窗前,推开帘幕,抬头看到外面天上的圆月已经落下。此时,他忽然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画角声,这使他想起自己心爱的人夜里该在思念自己。他想象着远方的她正像那玉壶冰般的荷花一样清纯、美丽、可爱。 下片写孤寂落寞之感。过片二句写一夜过去后,词人从梦中醒来,窗外已是一片黎明的景象。此时他忽然感到一种孤寂感。“幽香无处著”,句中的幽香指梅花的清香,它似乎已消逝了,不知飘到何处去了。“幽”字在这里下得十分传神,它把梅花耐寒、抗寒的高洁品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这首词虚实相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语尽而意不尽。上片首句的“秋萧索”既是环境描写,又烘托出词人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这首词在艺术上之所以达到“幽韵”境界的重要原因。同时,“新凉”与“秋萧索”为互文,因有“新凉”方更“秋萧索”。一“觉”一“梦”,一表日间所见之景,一表夜来所闻之声。二者相兼,而以实写虚,虚实相生。结句“何处寻”,照应上句“幽香无处著”,同时也是词人埋藏心底的浩叹之语。词之上片景中含情,下片情中出景,情景交融,透露了作者孤寂的心境。 至于吴师道所录的“此乃宋俞紫芝诉衷情一词”,不过是一个记录或引述者的话而已,并不见得有多少意义。如果根据这个录文来看这首词的话,则更可以证实这首词乃是真实的词家手笔。黄氏之说看似有理,实际并没有什么依据。一首好词的发现和认可本来就很不容易,更何况对非公认的好词的指认呢!至于全金诗辑黄华集之说也不足为据。因为古人的文集或词集一经刊行问世之后一般说来是不轻易改动的。除非发现新的史料或证据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才进行修改。如果没有这样的依据而进行改动往往会导致失误或贻误后人。这首词在意境的营造和表达上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词。
创作背景
《谒金门·赋玉簪》是王庭筠创作的一首词。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抱歉暂时无法提供。您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多关于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信息。下面是这首词的内容,供您参考: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上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紫芝 画角 帘幕
相关诗词
  • 1
    [宋]
    陇上带经人,金门齿谏臣。
    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
  • 2
    [唐]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蹇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
    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
    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
  • 3
    [唐]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憨,非如宁武愚。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