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富农诗》

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
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
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贫困农民的同情。 首联“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描述了乡村的生活环境,人们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交流频繁,农民的生活比商人还要好。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颔联“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描绘了农村的贫困状况,农民因贫困而无法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粮食被老鼠吃掉,而骨肉亲人却饥饿难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颈联“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描述了农村的季节景象,农民在满眼是桑柘树的田野里辛勤劳作,昼夜不停地纺织着布料,为家庭生计而努力。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勤劳品质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肯定。 尾联“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借用原宪的故事,表达了农民自给自足、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即使生活贫困,他们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天意会在何处。这一联既是对农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也是对农村生活的肯定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贫困农民的同情,展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于濆的《富农诗》创作背景主要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于濆生活在唐朝中后期,当时社会贫富悬殊,农民生活困苦,而官僚地主却奢侈无度。这种社会现象引起了于濆的强烈不满和关注,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具体来说,《富农诗》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矛盾尖锐: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于濆通过《富农诗》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2. 农民生活困苦:当时农民生活困苦,负担沉重,于濆对此深感同情,通过诗歌为农民呼吁。 3. 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于濆对社会上的贫富悬殊和不公现象感到愤怒,通过《富农诗》表达了对这种不公现象的批判。 综上所述,《富农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社会矛盾、农民生活困苦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有关。
诗词关键字: 砧杵 机杼 蓬蒿
相关诗词
  • 1
    [宋]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潸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赋。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
    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修道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