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稠山茅屋》

乱山堆翠如削玉,中有幽人结茅屋。
柴扉寂寂掩苍苔,书院萧萧倚修竹。
閒云满堑白日长,咿唔朝暮声琅琅。
芸窗纸破漏月影,石砚水满涵天光。
风尘频动遍丘壑,此处怡然有真乐。
门静应无俗客过,茅深不怕秋风恶。
高人有才济当路,会见徵贤日三顾。
愧我飘蓬石洞人,茅屋青山在何处。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美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首先,诗中描绘了山峦叠翠、碧绿如玉的景象,这给人一种清幽、静谧的感觉。接着,诗中描述了一座幽静的茅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显得格外幽雅。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书院中的修竹、白云、长日、琅琅读书声等景象,进一步展现了这种宁静、清幽的生活氛围。通过“闲云满堑白日长”和“咿唔朝暮声琅琅”等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书声琅琅的和谐氛围。 然后,诗人描绘了窗破月影斜、砚水满涵天光的景象,这种清幽之美让人陶醉。此外,诗人还描绘了隐居处不受世俗干扰的情景,门静无人、茅深不惧秋风,展现出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高人的处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人感叹自己飘泊无定,不知道何处是归宿,同时也对高人被重用的未来充满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无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这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着积极的示意义。
创作背景
宋朝学者饶鲁的《稠山茅屋》诗,创作背景主要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饶鲁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都非常繁荣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政治纷争、社会动荡的时代。他对农村生活观察入微,对农民的生活和处境有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他对社会现实的矛盾和纷争也有所感触。 《稠山茅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居住或游览稠山时,看到茅屋简陋、生活贫困的农村景象,有感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艰苦生活的同情,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飘蓬 石砚 丘壑
相关诗词
  • 1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2
    [宋]
    数家茅屋闲临水。
    单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 3
    [宋]
    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