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锦石岩》

平昔曾闻锦水名,维舟特向此中行。
只愁凡骨成仙去,寒却当年泉石盟。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对锦水秀色的感怀,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蔑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首句点明锦水名胜,向来为人所向往,可称为锦城之名的骄傲资本。“维舟特向”表现了诗人为锦水所倾倒而特来游赏的狂喜之情。无须渡水越洲,只在这舟中远远欣赏也够受的了。经如此这般地一番感情的宣泄,锦水的秀色就写足了,接下去由实转虚,写锦水的魅力已经将人的凡骨凝固、消融于无形。颔联化用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唯愿明公恻然顾,回锡飞梦谒仙庄”句,从“特向”到“寒”,词语平易朴实,意味丰富。“只愁”以下两句照应开头“仙去盟寒”,将个人情思抒写推向极致。尽管这锦水的美令人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仙去盟寒”毕竟令人可悲可叹。此诗的作者是一个对锦水情有独钟的人,当他在锦江上留连之际,已暗含此行将与锦水永诀的悲慨。 此诗的语言平易近人,写景抒情极为自然。“平昔曾闻锦水名,维舟特向此中行。”从闻其名到特来游赏,说明了作者此次到此并非偶然。“只愁凡骨成仙去,”是全诗的承上下之语,凡骨已将成仙,当令人感到飘飘然了,可是仙去盟寒,不免产生“大丈夫得立功名于天下”之叹了。至此令人想起了昔日曾在锦水边发过的誓言“大丈夫当立功名于天下”。眼下果然了此宿愿,但仙凡之别,冷暖不同,令人倍感凄凉。颈联对仗工整,语言明白如话,含义极深。“泉石盟”即“金石之约”,指与山川的盟誓,亦可指归隐泉石的誓约。“寒”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照应了上句“仙去”二字,而且把过去那种对锦水、泉石的憧憬、向往之情变成了刻骨铭心的追忆。 此诗以对锦水情有独钟为基调,在平易朴素的语句中透露出作者对锦江风物、山川胜迹的高度赞美之情。作者对锦水情有独钟的原因是它具有令人神往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它那碧绿清透、澄清透明的江水;来自它那碧波荡漾、长堤如带的优美景色;来自它那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清幽环境;更来自它所蕴含的那种超凡脱俗、追求个性自由之美。因此当作者与锦水永诀之际,仍不免发出“大丈夫当立功名于天下”的浩叹。 此诗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在思想上则由初到此地时的狂喜到对即将逝去的锦水的留连以及对往昔超凡脱俗生活的怀念;在艺术上则语言平易近人、浅近自然。此诗不仅表现了作者对锦江风物的无限眷恋、无限神往之情,而且抒发了自己渴望超凡入圣的理想愿望。这种思想境界表现出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之美。这种精神之美在古代诗歌中是难能可贵的。
创作背景
**《锦石岩》是宋代诗人某子发所作,创作背景与诗人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有关**。在这首诗中,某子发描绘了锦石岩的自然风光,同时表达了自己身处贬谪之地的苦闷心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以锦石岩的景色为载体,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还涉及到诗人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感受,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锦石岩》的创作背景。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 1
    [宋]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㲯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
  • 2
    [元]
    云散风清雨后天。
    新荷擎露碎珠圆。
    清泉汩汩流尘外,白石岩岩赖醉眠。
    山色里,水声边。
    留连风月话重玄。
    溪童欲问人间事,笑指漫空柳撒
  • 3
    [近代]
    笑将远响答清吟,叶在欹巾酒在襟。
    天淡云霞自明媚,林空云壑更深沉。
    茱萸怅触思亲感,碑版勾留考古心。
    咫尺名山时入梦,偶逢佳节得登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