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杂兴》

燔肉苟不至,何暇税冕行。
一日废礼经,不如无此生。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
威仪特文具,衽席为乱萌。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争。
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礼仪沦丧、社会风气败坏的愤慨之情。通过对比相鼠和人的行为,揭示了人类社会中虚伪、争斗和无法真正践行礼仪的现象。同时,诗中也暗示了对统治者滥用权力、不顾礼仪道德行为的批判。 首句“燔肉苟不至,何暇税冕行”表达了作者对礼仪的重视,认为如果连祭祀的肉都不能准时到达,那么就没有时间去考虑税收和官冕的事情。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只注重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化价值的不满。 接下来,“一日废礼经,不如无此生”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如果一天都不能践行礼仪,那么人生就失去了意义。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礼仪沦丧的深感忧虑。 然后,诗人通过对比相鼠和人的行为,揭示了人类社会中虚伪、争斗和无法真正践行礼仪的现象。“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相鼠尚且知道拱手行礼,而人类却在寒暑变迁中改变了初心,失去了真正的礼仪之道。 “威仪特文具,衽席为乱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表面的威仪和礼仪只是形式主义,而真正的争斗和乱象却在暗地里萌发的批判。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争。”诗人批判了当时的人们忽视圣人的教诲,只知争斗和口舌之战。 最后,“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这句话以烹饪为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滥用权力、不顾礼仪道德行为的批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礼仪沦丧、道德败坏的现象,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忧虑。
创作背景
李新的《杂兴》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社会环境的动荡、个人的困境和忧虑等因素,导致诗人产生了一些感慨和思考。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确切了解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只能从诗歌本身进行一定的解读和推测。
诗词关键字: 威仪 寒暑 口舌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