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潘良贵题明州三江亭韵》

红尘一点不相侵,下瞰澄江几万寻。
地接海潮分鼎足,檐飞凤翼峙天心。
三山有路云收幕,午夜无风月涌金。
欲识龚黄报新政,满城争唱使君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且深刻的诗,描绘了一个清净、高远、壮丽的环境,并表达了对新政的期待和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首联“红尘一点不相侵,下瞰澄江几万寻。”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俯瞰澄江的心境。“红尘一点不相侵”表现了诗人清高、超然的态度,而“下瞰澄江几万寻”则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心胸。 颔联“地接海潮分鼎足,檐飞凤翼峙天心。”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地势的雄壮和建筑的巍峨。“地接海潮分鼎足”形象地描绘了地理位置的重要,而“檐飞凤翼峙天心”则使得建筑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颈联“三山有路云收幕,午夜无风月涌金。”在这里,诗人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三山有路云收幕”描绘出山路崎岖,云雾缭绕的景象,而“午夜无风月涌金”则营造出宁静、祥和的夜晚氛围。 尾联“欲识龚黄报新政,满城争唱使君吟。”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新政的期待和赞美。“欲识龚黄报新政”表现了诗人对新政的期待和关注,而“满城争唱使君吟”则展示了新政带来的欢乐和祥和的社会氛围。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静、高远的环境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对新政的期待和赞美。
创作背景
《和潘良贵题明州三江亭韵》是宋朝诗人陈栖筠的诗作。其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地理背景:这首诗描绘的是明州(今浙江宁波)三江亭的景色。三江亭位于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三江汇流之处,景色优美,地理位置独特,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2. 人文背景:潘良贵是陈栖筠的好友,他可能先写了一首诗来描绘三江亭的景色,陈栖筠则以此诗和之。这种诗歌唱和是中国古代文人交往的一种常见方式,既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又增进了友人之间的感情。 3. 诗人的心境:陈栖筠在创作此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对自然景色充满热爱与欣赏的心境之中。他通过观察和描绘三江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以上是根据现有资料对《和潘良贵题明州三江亭韵》创作背景的一些推测,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更多的历史资料来确认。
诗词关键字: 鼎足 使君 海潮
相关诗词
  • 1
    [宋]
    神襟百虑不容侵,胜概乘閒偶访寻。
    趺坐岂无观水术,临流应有济川心。
    敛将蓬岛溶溶气,散作阳春字字金。
    郢曲调高人寡和,微生何敢缀雄吟。
  • 2
    [宋]
    味道韬光,伴耕钓、城南涧曲。
    吾不羡、炼丹金井,访仙王屋。
    清洁无瑕通隐显,满堂岂肯贪金玉。
    向北窗、高卧水风凉,槐阴绿。
    闲自赏,东篱菊。
    偏喜种,幽居竹。
    信巍然良贵,有荣无辱。
    外物随缘姑泛应,无心仕止常知足。
    喜圣时、协气屡丰年,西畴熟。
  • 3
    [宋]
    望远登高万象侵,元戎端不为花寻。
    未夸驾鹤蓬山路,应壮斩鲸辽海心。
    不艇鲈肥盘脍玉,危栏客醉椀挥金。
    中流击揖雄图远,回笑三闾泽畔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