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宿山寺思归》

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
欹枕闻鸿雁,回灯见竹林。
归萤入草尽,落月映窗沉。
拭泪无人觉,长谣向壁阴。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闷之情,通过对僧房环境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之感。 首联“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直接点明环境和时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闷。秋雨歇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静,而“愁卧”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颔联“欹枕闻鸿雁,回灯见竹林”,诗人欹枕倾听鸿雁的叫声,回灯看竹林,进一步描绘了僧房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 颈联“归萤入草尽,落月映窗沉”,诗人通过描绘萤火虫和月亮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僧房的静谧和夜晚的深沉。 尾联“拭泪无人觉,长谣向壁阴”,诗人表达了自己无人理解的悲伤,只能向墙壁倾诉自己的心声。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闷之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之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即使在孤独和寂寞中,诗人也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宿山寺思归》是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诗人的人生经历:李端曾经历过战乱,生活颠沛流离,因此他对家乡有着强烈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可能在《宿山寺思归》一诗中得到了体现。 2. 社会环境:唐朝时期,虽然国家强盛,但社会仍不安定。诗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宿山寺,感慨万千,产生了思归之情。 3. 自然景观的触发:诗人在山寺留宿时,可能受到了周围自然景色的感染,如寂静的山林、遥远的星空等,从而引发了内心的思乡之情。 综上所述,《宿山寺思归》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李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色的触发下,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诗词关键字: 拭泪 鸿雁 秋雨
相关诗词
  • 1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2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3
    [宋]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