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百一诗 九》

百郡立中正。
九州置都士。
州闾与郡县。
希疏如马齿。
生不相识面。
何缘别义理。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与人的品评相关,通过中正之评分的概念,描述了社会的阶级分层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首诗: “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这两句描绘了社会的阶级分层,中正之评分的角色在各个郡县都有设立,无论大小城市,无论贫富,都需要接受中正的评价。这里,“九州”一词可能指的是全国的范围,而“都士”则可能是指各地的士人,也就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这两句描述了人与人的关系,在州闾之间,在郡县之中,人们之间的联系稀疏如马齿,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密切。这可能是对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 “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最后两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和疏离,人们可能一生中都没有机会见到对方,更不用说理解、尊重和遵循道德伦理了。这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等级分明、人际关系疏离的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暗示了对正义、道德和人性的追求和期待。这是一种深层的反思和人文关怀,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创作背景
应璩的《百一诗 九》创作于魏晋时期,具体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阶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这也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期,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璩创作了《百一诗 九》。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综上所述,应璩的《百一诗 九》创作背景与魏晋时期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是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和思考的艺术表达。
诗词关键字: 义理 相识
相关诗词
  • 1
    [魏晋]
    下流不可处。
    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着。
    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
    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
    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
    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
    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
    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
    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
    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
    惭媿靡所如。
  • 2
    [魏晋]
    子弟可不慎。
    慎在选师友。
    师友必良德。
    中才可进诱。
  • 3
    [魏晋]
    十室称忠信。
    观过必党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