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桓王墓》

客行古城下,下有桓王墓。
古城多秋草,牛羊下来暮。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城秋景图,诗人以客行的身份,穿越古城,感受着古城的沧桑与历史。 首句“客行古城下”,直接点明诗人的身份和地点,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诗的情境。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过往和故事,诗人在这里行走,仿佛能感受到那些逝去的岁月。 第二句“下有桓王墓”,桓王墓是古城的一部分,也是古城的历史遗迹。桓王墓的存在,使得古城更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诗人提到桓王墓,既是对古城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桓王的怀念。 第三句“古城多秋草”,秋草是秋天的象征,也是岁月流逝的象征。古城中的秋草,既展现了古城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这里的秋草,既有生命的顽强,也有生命的凋零,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第四句“牛羊下来暮”,牛羊是古城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在古城中自由地穿梭,给古城增添了生机。而“下来暮”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夕阳西下,牛羊归家,古城也进入了宁静的夜晚。这里的牛羊和暮色,既是古城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古城美好时光的回忆。 整首诗以客行的视角,展现了古城的历史、自然和生活,通过对古城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古城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古城的魅力。
上一首
《偶成》
下一首
《驴》
诗词关键字: 古城 下有 下来
相关诗词
  • 1
    [明]
    高陵者,吴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盘门外三里。
    其妻吴夫人,子长沙桓王,皆附焉。
    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与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访之。
    征君因言:“余向曾过此,闻父老言地属沙湖金氏墓,上有木如虬龙然,每阴雨,若鬼物操舟荡漾之状。
    人或逐之,不见。
    寻伐树掘地,得金船长二尺许,其怪遂息。
    距今四十余年矣。
    ”是日徘徊其下,久之而归。
    因作此诗,且为著辨,以启封殖之端云。
    炎精昔衰谢,海内皆鼎沸。
    董卓乱天常,曹瞒据神器。
    皇图竟沦没,昭烈尚颠
  • 2
    [明]
    城南桓王墓,高冢何穹崇。
    昔为盗所发,冢开宝气空。
    孱然一髫孺,挥棰定江东。
    辟地余千里,义勇日已雄。
    万岁期永藏,谁能锢幽宫。
    英雄昔所在,燕麦摇春风。
  • 3
    [明]
    吴王城外桓王墓,秋树连云棘树低。
    宝气已随金雁化,磷光还照赤乌栖。
    三分割据嗟何及,一代英雄孰与齐。
    下马荒丘酹卮酒,不堪风雨晚凄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