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作品赏析
《半夜寻幽上四明》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写出了清幽半夜登四明山寻幽的乐趣。松桂之“触云行”暗示月明之极,可以想见其境界何等的清幽。同时又把四明山上松桂的扶疏掩映写成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这种将自然景物与想象结合起来的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诗写自己已经到了“无人境”,但忽然听到了“何处玉箫吹一声”,这就又将读者引入了另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整首诗的意境被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登山的情景,“手攀松桂触云行”有一种超然之趣,而“相呼已到无人境”则把读者引入了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后两句则以听觉描写代替视觉描写,玉箫吹出的声音具有动感,更为此诗增添了一种飘逸之美。 因此,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美妙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半夜登山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自己超然物外、欲与神仙一争高下的情趣。这首诗用词用句精确,描写生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高度自信。
创作背景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是唐代诗人施肩吾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诸位隐者在夜晚登上四明山,共同欣赏山间美景的情景。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自然环境:四明山景色优美,自然风光引人入胜。施肩吾与友人一同登山,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2. 隐逸生活:施肩吾与友人都是隐士,他们向往自然、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诗歌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3. 人文情感:诗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表现了隐者间的深厚友谊。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隐逸生活的人文情感。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 1
    [明]
    我昔长歌《天姥吟》,今来飞越江之深。
    烟波浩荡都在眼,苍苍白鹿纷可寻。
    游足未开意已窘,片云隐约前村尽。
    适来纵入丹山赤水之洞天,果尔三百八十芙蓉之峰相钩连。
    沸如巨浪排九渊,渴虬饥鳄崩奔前。
    惊魂褫魄悸不定,乃知世间安得无神仙。
    际天但有浅黛色,到顶犹穷羽人翼。
    谢公万夫凿不得,支遁欲度空叹息。
    黄熊近人白虎怒,杜鹃半染松花碧。
    青鞋屡穿几悔来,眼前可即仍徘徊。
    俄闻竹间响茶臼,寺门正对双眉开。
    草根敲冰持涤釜,纤阴近送灵湫雨。
    <
  • 2
    [明]
    寂历游仙处,尘寰隔断霞。
    九溪流雪水,八月绽桃花。
    茅栗圆于弹,霜梨大似瓜。
    云南与云北,依旧作邻家。
  • 3
    [宋]
    四明山水远且清,秀气钟作千人黄。
    南州高士真济美,天地正粹涵中襟。
    学问渊源派伊洛,文章典丽铿{径去彳加音}韺。
    射策丹墀压群彦,声名一日蜚玉京。
    粤从膴仕久扬历,政事所至皆有称。
    雠较芸编上群玉,蕃宣茹水腾颂声。
    凝旒简眷异俦正,追班文石焕郎星。
    清规屹立朝誉振,儒术既行邦计赢。
    论思献纳众所瞩,其奈宵旰怀远氓。
    咨诹出揽澄清辔,肃持庾节赒列城。
    视时敛散民食足,观风按察吏胆惊。
    侧听赐环驲骑速,行看荷橐天衢亨。
    节过清明才六日,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