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分类标签: 七年级上册
作品赏析
《潼关》是唐朝诗人谭嗣同的诗作。 全文如下: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无限凌云壮志的豪情和义无反顾的英勇精神。诗人描绘了景物的形与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改变雄伟壮阔的潼关山河的豪迈气概和蓬勃朝气的精神面貌。这首诗语言凝练,气势磅礴,境界开阔,格调苍凉。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创作背景
《潼关》是清末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诗人的经历和历史背景有关。首先,从诗人个人的经历来看,谭嗣同在年轻时曾游历各地,增长了见识,并在游历过程中产生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当他登上潼关,看到关山雄壮,黄河滚滚,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其次,从历史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之中,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愈演愈烈,满清王朝腐朽且摇摇欲坠。谭嗣同对此深感忧虑,他的爱国之情在《潼关》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在描绘潼关险要的地势和壮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综上所述,《潼关》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诗人谭嗣同的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词关键字: 蹄声 大野 河流
相关诗词
  • 1
    [唐]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 2
    [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 3
    [现代]
    瓦砾纵横十万家,潼关依旧障京华。
    荒丘雨后萌青草,恶浪风前翻血花。
    堪笑晴雷惊鸟雀,誓凭古渡斗龙蛇。
    山河浩气争存灭,自有军容灿早霞!
    一水惊蛇岸欲流,黄沙赤血撼天浮!
    奇兵无愧关河险,壮志同消今古仇。
    峪口新营嘶战马,山腰古道隐耕牛。
    连宵炮火声声急,静待军情斩贼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