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七夕》

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
妇鸠甘抱拙,不诌鹊桥仙。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乞巧”。 “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首先描绘了世上的痴儿女,他们争相前往乞巧筵席,这是一种传统的七夕节俗,人们会在七夕之夜向织女乞求智慧和美满姻缘。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妇鸠甘抱拙,不诌鹊桥仙。”接着,诗中笔锋一转,通过妇鸠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乞巧的独特见解。在这里,“妇鸠”是一种寓言式的形象,代表着那些安于本分、不追求虚荣的女性。她们虽然拙朴,但内心充实,不屑于去诌媚、奉承那些追求鹊桥仙等虚荣的人。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于质朴、真实生活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于那些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虚荣心强的人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世上的痴儿女和妇鸠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乞巧的独特见解,强调了质朴、真实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批判了那些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虚荣心强的人。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七夕》是宋朝诗人真山民创作的一首诗,具体的创作年代不详**。据诗意推测,这首诗应是作者在某一年的七夕节所作。七夕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上相会。在旧时的风俗中,妇女们会在这一天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和机巧,这被称为“乞巧”。真山民的《七夕》便是以这个节日为背景,通过咏叹七夕的乞巧习俗,讽刺了人间尔虞我诈的丑恶现象。
诗词关键字: 鹊桥 儿女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2
    [清]
    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 3
    [唐]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