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渔家傲·听说娑婆无量苦》

听说娑婆无量苦。
箧中四大*蛇聚。
重者好沉轻好举。
相凌侮。
况兼合宅空无主。
早觉参差梁与柱。
风飘雨打难撑拄。
毕竟由他倾坏去。
教人惧。
不如觅个安身处。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寻求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作者通过描绘娑婆世界的苦难和无常,表达了对不稳定生活的不安和恐惧,同时也表达了对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听说娑婆无量苦”,开篇即点明作者所处的环境充满了苦难和无常,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不稳定性。接下来的诗句,“箧中四大*蛇聚。重者好沉轻好举。相凌侮。况兼合宅空无主。”形象地描绘了生活中的苦难和无奈。这里,“四大”指的是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被比作蛇,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而“重者好沉轻好举”则表达了生活中的不公平和压迫,重的东西总是沉在底下,轻的东西却容易飘起来,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早觉参差梁与柱。风飘雨打难撑拄。”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艰难和不稳定,梁和柱子虽然支撑着房屋,但风雨无情的打击使得它们难以支撑。这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恐惧。 然而,尽管生活充满了苦难和不稳定性,作者并没有放弃希望。“毕竟由他倾坏去。教人惧。”这句话表明作者已经接受了生活的无常和不确定性,并坦然面对它。虽然恐惧,但仍然要继续前行,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最后,“不如觅个安身处”,作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这表达了作者对稳定、安全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显示了他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勇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娑婆世界的苦难和无常,表达了作者对稳定、安全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显示了他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勇气。这首诗的主题是寻求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但更深层次的主题是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无常时的勇气和乐观。
创作背景
**《渔家傲·听说娑婆无量苦》是元代的梵琦所作**。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思想有关。梵琦是元代著名的僧侣,他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体悟。这首词通过佛教观念,描绘了人生的苦难和求解脱的道路。 在佛教中,“娑婆”通常用来形容我们这个充满痛苦和烦恼的世界。梵琦在词中通过“听说娑婆无量苦”来表达了对世间苦难的认识和感叹。 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梵琦对修行道路的指引,通过佛教的教义来寻求解脱和超越。整首词充满了哲学思考和宗教感悟,是梵琦佛教思想的艺术表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文学史或相关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凌侮 安身 重者
相关诗词
  • 1
    [唐]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
  • 2
    [唐]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
  • 3
    [近代]
    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娑婆世界有瘦。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
    漛情不断淞波溜。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
    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听匣底苍龙狂吼。
    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孤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