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清新的小诗,将春天、春水、春花、春树与青春融为一体,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
  一二句写暮春季节钓鱼湾的动人景色。点缀在绿荫中的几树红杏,花满枝头,不胜繁丽。这时,暮色渐浓,那小伙子驾着一叶扁舟,来到了钓鱼湾。他把船缆轻轻地系在杨树桩上以后,就开始“垂钓”了。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管他怎样摆弄钓杆,故作镇静,还是掩饰不了内心的忐忑不安。杏花的纷纷繁繁,正好衬托了他此刻急切的神情。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进一步写小伙子的内心活动。这一联富有民歌风味的诗句,包孕着耐人寻思的双关情意:表面上是说他在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实际上是暗喻小伙子这次约会成败难卜,“疑水浅”无鱼,是担心路程多阻,姑娘兴许来不成了。一见“荷动”,又误以为姑娘轻划小船践约来了,眼前不觉一亮;谁知细看之下,却原来是水底鱼散,心头又不免一沉,失望怅惘之情不觉在潜滋暗长。这里,刻划小伙子在爱情的期待中那种既充满憧憬欢乐、又略带担心疑惧的十分微妙的心理变化,真可谓丝丝入扣,维妙维肖。
  读者也许要问:前四句明明写垂钓情景,而却偏说是写爱情,是不是附会?否。因为诗的最后两句点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诗人为什么不把这两句点明爱情的诗,开门见山地放到篇首呢?这就是诗的结构艺术之妙,如果把最后两句放到篇首,诗来气脉尽露,一览无余;再没有委婉的情致。而且这样一来,那一联双关句,势必成为结尾,使语意骤然中断,漫无着落,不能收住全诗。现在这样结尾,从全诗意脉结构来看,却极尽山回路转、云谲雾诡、变化腾挪之妙。它使前面钓“垂钓”,一下子变成含情的活动,也使“疑”、“知”等心理描写,和爱情联系起来,从而具备了双关的特色。
  诗就在袅袅的余情、浓郁的春光中结束了。你看,在夕阳的反照下,绿柳依依,扁舟轻荡,那小伙子时而低头整理着钓丝,时而深情凝望着远处闪闪的波光-他心上的情人。“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简直是一幅永恒的图画,一个最具美感的镜头,将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  
(徐竹心)
创作背景
储光羲的《钓鱼湾》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仕途失意有关。他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登进士第,后曾任县尉、太祝、监察御史等职务。但安史之乱后,他受到贬谪,仕途失意。因此,他选择隐居在终南山别业,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钓鱼湾的美丽风光和一个少年郎以“垂钓”为掩护,焦急等待情人到来的情景。储光羲通过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杏花 垂钓 情人
相关诗词
  • 1
    [宋]
    绕苕城、水平坡渺,双明遥睇无际。
    就中惟有鱼湾好,占得西关佳致。
    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
    溪山信美。
    叹陈迹犹存,前贤已往,谁会景中意。
    萧闲甚,筑屋三间近水。
    汀洲香泛兰芷。
    清风明月知多少,肯滞软红尘里。
    垂钓饵。
    这春水生时,胜有桃花鳜。
    烦襟净洗。
    待办取轻蓑,来分半席,相对弄清泚。
  • 2
    [宋]
    枯桑败叶集寒鸦,篱落芙蓉晚见花。
    有客归来新作主,钓鱼湾处是生涯。
  • 3
    [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