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mán mò
繁体字:蠻貊
意思:(蛮貊,蛮貊)亦作“蛮貉”。 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邛·筰之货致之东海。” ▶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包顺》:“按包公在当日已名动蛮貊
解释:1.亦作"蛮貉"。亦作"蛮貃"。 2.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详细释义:本指南蛮?北狄。后比喻四方未开化的民族。礼记?中庸:『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
造句:方叔振于蛮貊,伯禽捷于淮夷。华夏蛮貊归土,草木虫鱼遂性。“孝悌通神明,忠信行蛮貊。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
首字母缩写:mm
【拼音】mánm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