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mǒu yǐ
繁体字:某乙
意思: 1.称人的代词。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韩愈﹞谨遣某乙以庶羞清酌之奠,祭于亡友故河南县令张十二员外之灵。” ▶《太平广记》卷一五三引唐·谷神子《博异志•赵昌时》:“闻将家点阅兵姓名声,唿‘某乙’,即闻唱‘唯’应声。” 2.自称的代词。 ▶唐·刘肃《大唐新语•郊禅》:“有唐嗣天子臣某乙,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解释:1.称人的代词。 2.自称的代词。
详细释义:假定的代名词。可用于自称,也可虚指某人。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十三?郊禅:『有唐嗣天子臣某乙,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八?望白云:『子候见,当再拜自陈:某乙乞得给侍轮毂三过。』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my
【拼音】mǒuyǐ
1、例如,某甲知道某乙有心脏病,生气时有生命危险,为谋害某乙,故意在某乙面前指桑骂槐,导致某乙心脏病发作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