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苹蘩

读音:píng fán

繁体字:蘋蘩

意思:(苹蘩,苹蘩)

 1.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左传•隐公三年》:“苹蘩薀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晋·左思《蜀都赋》:“杂以薀藻,糅以苹蘩。”
 
 2.泛指祭品。
  ▶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诗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苹蘩。”
  ▶清·方文《宋遗民咏•方韶卿凤》:“

解释:1.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2.泛指祭品。 3.《诗.召南》有《采苹》及《采蘩》篇。《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后以"苹蘩"借指能遵祭祀之仪或妇职等。

造句:>》:“杂以蕴藻,糅以苹蘩。示例:苹蘩芳滋,同谁掇之。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苹蘩。

首字母缩写:pf

【拼音】píngfán

【包含苹蘩的诗词】
《释奠诗应令》
奠余币久。
辰良景暮。
黍稷非馨。
苹蘩式昨。
崇敬台保。
昭彰审谕。
翠盖移阴。
斑轮徐渡。
上一篇
烹轘
下一篇
軯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