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戃慌

读音:tǎng huāng

繁体字:戃慌

意思:亦作“戃恍”。亦作“戃怳”。
 
 1.失意貌。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心戃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洪兴祖补注:“戃慌,失意。”
  ▶唐·韩愈《泷吏》诗:“胡为此水边,神色久戃慌。”
  ▶宋·王安石《梦黄吉甫》诗:“舟舆来何迟,北望屡戃怳。”
  ▶宋·陆游《访杨先辈不遇因至石室》诗:“出门还戃恍,列屋打碑

解释:1.亦作"戃恍"。亦作"戃恥"。 2.失意貌。 3.难以索解;不可测度。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th

【拼音】tǎnghuāng

【包含戃慌的诗词】
《停云诗》
千山月白,露气蒙蒙。
四顾戃慌,素霭成江。
飞萝扫屋,悬泉挂窗。
之子不至,世孰吾从。
上一篇
戃恍
下一篇
烫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