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ān niǎo
繁体字:簪褭
意思:亦作“簪裊”。 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三级。 ▶《商君书•境内》:“故爵上造,就为簪褭。” ▶汉·王充《论衡•谢短》:“赐民爵八级,何法?名曰簪褭、上造,何谓?”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曰上造,三簪裊……二十彻侯。” ▶颜师古注:“以组带马曰裊。簪裊者,言饰此马也。”
解释:1.亦作"簪袅"。 2.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三级。
造句:簪袅者,言饰此马也。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段玉裁注“《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袅,御驷马者。步卒起爵于公士,上造可乘兵车,簪袅可驾御驷马,不更可“主一车四马”,但仍属兵卒性质。》和《户律》规定受田数额为簪袅3顷(300亩),簪袅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的《田律》和《户律》规定受田数额为簪
首字母缩写:zn
【拼音】zānni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