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褦襶子

引用解释

1.指不晓事的人。《古文苑·程晓<嘲热客诗>》:“只今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章樵 注:“音耐戴,言不爽豁也。《类説》、《集韵》:‘褦襶,不晓事之名。’”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经籍。” 金 史肃 《放言》诗之二:“壮岁羞为褦襶子,如今却羡囁嚅翁。” 清 王晫 《快说续记》:“二三知己在座,忽闻褦襶子至,俱顰蹙无奈。”

2.指夏天遮日的凉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败天公》:“近代又以牛马尾、棕毛、皂罗漆製以蔽日者,亦名笠子,乃古所谓褦襶子者也。”

读音:nài dài zǐ

首字母缩写:ndz

【拼音】nàidàizibēiqīngtán

【包含褦襶子的诗词】
《乐府杂拟》
修竹不受暑,飘然无定著。
炯炯月明枝,萧萧风陨箨。
佳人洞天晓,羞多瓶怒薄。
玉雪生林际,绀袖花零落。
尘埃褦襶子,执何由濯。
亦复起遐瞻,怪冰架松壑。
上一篇
耐火砖
下一篇
男尊女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