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bái tú 
   繁体字:白徒          意思: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徵集的壮丁。   ▶《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汉书•邹阳传》:“今吴·楚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济北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叶适《兵总论二》:“斡离不始挟兵才万余,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       解释: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3.指不出家的徒弟。 
4.指不学无术之徒。       
   造句: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别离惨至今,斑白徒怀曩。(13)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  首字母缩写:bt 
                    【拼音】báit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