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粗迹

读音:cū jì

繁体字:粗跡

意思:(无)


粗迹(2)
 1.  谓大道正理。

  ●《子华子•晏子》:“法也者,制世之粗迹也。”
  ●明宋濂《送璞原师还越中序》:“盖宗儒典,则探义理之精奥,慕真乘,则荡名相之粗迹。”

 2.  谓大的事迹。
  ●清张潮《幽梦影》:“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锦绣是无字句之文章,两者同出于一原。姑即粗迹论之,如金陵

解释:1.见"麤迹"。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cj

【拼音】

【包含粗迹的诗词】
《送宋昶明仲湖州学录》
为不有本末,根固枝必稠。
又如水有源,源清无浊流。
颜子先四勿,韵冕患不优。
曾子贵者三,岂于笾豆求。
九经始慎独,八目正乃修。
我嗟半山学,不识濂溪周。
远取湖学意,粗迹穷雕锼。
边防与水利,讲诸萤案头。
是致青苗法,规摹国师刘。
汲汲淬事功,方寸俱缪悠。
尧舜不牧羊,羿射奡盪舟。
农圃有弗如,问陈有弗酬。
国定一正君,此道轲传丘。
茂叔二程张,獾朗疾如仇。
永乐西事败,谈兵兹可羞。
陵夷至宣靖,地下噬脐不。

上一篇
粗淡
下一篇
粗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