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fú shí
繁体字:浮石
意思: 1.山名。在东海。 ▶《楚辞•王逸<九思•伤时>》:“观浮石兮崔嵬,陟丹山兮炎野。”原注:“东海有浮石之山。” 2.山名。在今江西省·南康县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宋·苏轼《留题显圣寺》诗:“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3.巖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巖石。很轻,能浮于水面,故名。 ▶晋·葛洪《抱朴子•仙
解释:1.山名。在东海。 2.山名。在今江西省南康县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3.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轻,能浮于水面,故名。 4.石磬。
造句:它基本上是由珠光岩构成的。当珠光岩受热时,形成轻的,松散的类似浮石一样的物质。他们在一个叫做浮石的地方给我开了个宴会浮石和火山灰的土墩标志着它的中心,是火山的遗迹。
首字母缩写:fs
【拼音】fúshí
1、 众口毁誉,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