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huáng nǎn
繁体字:蝗蝻
英语:nymph of a locust
意思: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宋·苏舜钦《有客》诗:“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 ▶《明史•五行志一》:“十年四月,两京、山东、河南蝗蝻伤稼。”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申报灾伤》:“夫地方遇有水旱蝗蝻,印官即宜亲查。”
近义词: 蚂蚱、蝗虫
解释:蝗虫的若虫,形状像成虫而翅膀很短,身体小,头大。也叫跳蝻。
详细释义:蝗虫的幼虫。状似成虫而翅短、体小、头大。经过四、五次蜕皮后变为成虫。
造句:降水量太多不利于草地蝗虫的发育,但降水适量因有利于蝗蝻出土可能会增加蝗虫基数。
首字母缩写:hn
【拼音】huángnǎn
1、 任何生还的蝗蝻都成为天敌易于捕捉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