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火铳

读音:huǒ chòng

繁体字:火銃

意思:(火铳,火铳)
古代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火器。
  ▶《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可即于金齿、楚雄、品甸及澜沧江中道,葺垒深池,以固营栅,多置火铳为守备。寇来勿轻与战。”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崔勐》:“遣人四出,各假弓矢火铳,又诣邑借巨砲二。”

解释:中国古代用火药发射石弹、铁弹或铅弹的管形火器。用青铜或铁铸成。是最古老的火炮。中国现存最早的火铳是14世纪元代时铸造的,口径为105毫米,长353毫米,重694千克。

造句:据查,在明代的铜火铳上既有制造一词。中国古代兵器图籍。

首字母缩写:hc

【拼音】huǒchòng

【用火铳造句】

1、他知道铁火铳威力比铜火铳大许多,所以才不惜代价地去琢磨此物!

上一篇
火柴
下一篇
火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