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ǐ lǐ
繁体字:鄙俚
英语:philistine
意思: 1.粗野;庸俗。 ▶晋·左思《魏都赋》:“非鄙俚之言所能具。” ▶唐·孟棨《<本事诗>序》:“拙俗鄙俚,亦有不取。”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然其词鄙俚,殆可笑噱。” ▶鲁迅《热风•随感录十七》:“高雅的人说:‘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哂之者也。’” 2.指粗俗的人。 ▶《三国志•魏志•
近义词: 鄙俗、平凡、庸俗、卑鄙、俗气、粗俗
反义词: 高雅
详细释义:质朴?粗俗。文选?左思?魏都赋:『非疏粝之士所能精,非鄙俚之言所能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夫文辞鄙俚,莫过于谚。』[似]鄙俗?庸俗
造句:』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乐闻耳!凯歌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故曰谕俗,文义颇涉于鄙俚。
首字母缩写:bl
【拼音】bǐlǐ
1、鄙俚小服老是利令智昏的,利令智昏原本鄙俚的一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