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永泰刘令清曦亭》 木杪照初日,捲帘知晓晴。

木杪照初日,捲帘知晓晴。

意思:树梢上照第一天,卷帘知晓晴。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永泰刘令清曦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木杪照初日,捲帘知晓晴。轩窗无限思,图史有余清。露下蒙花重,风来泛竹轻。何须嫌五斗,持此谢渊明》是一首描绘日常生活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早晨的阳光、窗外的风景、书籍的阅读以及生活的琐碎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简单、清雅生活的热爱。 首联“木杪照初日,捲帘知晓晴。”描绘了早晨初日的景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诗人卷起窗帘,惊喜地发现外面是晴天。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细腻观察。 颔联“轩窗无限思,图史有余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他坐在窗前,思绪万千,而此时手边恰好有书籍可供阅读,他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感受着历史的余韵。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知识的热爱。 颈联“露下蒙花重,风来泛竹轻。”描绘了早晨露水的景象,它们使花朵显得更加美丽;风吹过竹林,竹叶轻飘飘的。这两句诗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清晨的花园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尾联“何须嫌五斗,持此谢渊明。”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弃。他不需要为五斗米折腰,他愿意像陶渊明那样,享受简单而清雅的生活。这一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个性,也揭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晨的景象和诗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清雅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种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木杪照初日,捲帘知晓晴。
轩窗无限思,图史有余清。
露下蒙花重,风来泛竹轻。
何须嫌五斗,持此谢渊明。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知晓

    读音:zhī xiǎo

    繁体字:知曉

    短语:详 略知一二 理解 掌握 亮 了解 辩明 懂得 了了 明白 知情 知底 明亮 晓得 晓 明了 懂 知 领悟 喻 未卜先知 了然 知道 接头 领略 敞亮

  • 木杪

    读音:mù miǎo

    繁体字:木杪

    意思:树梢。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蹲谷底而长啸,攀木杪而哀鸣。”
      ▶唐·柳宗元《闵生赋》:“雄虺蓄形于木杪兮,短狐伺景于深渊。”
      ▶元·萨都剌《相逢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