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不饮酒》 纵遇花时少情思,经春不曾衔酒杯。

纵遇花时少情思,经春不曾衔酒杯。

意思:即使遇到花时少情思,经春不曾恨酒杯。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不饮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白发苍苍,身体衰弱的老人,虽然在春天花开的时候,却并没有饮酒作乐的情趣。他的生活显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落寞。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而是安静地坐在蒲团上,感受着纸窗的温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诗歌的首句“不饮酒,不善谐,少年醒眼看花开”展示了诗人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他不饮酒,也不善于诙谐,只是一个清醒的少年,静静地看着花开。这种描述使得诗人形象显得独特而鲜明。 接下来的诗句“况从多病久衰耗,自顾白发垂毡毸”描绘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多病且衰弱,白发长垂。这里的描绘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细腻的情感。 “纵遇花时少情思,经春不曾衔酒杯”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花开的时候,他也没有多少情思,整个春天都没有喝酒。这种生活状态与常人相比,显得颇为落寞。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布谷但忧天雨少,提壶谩闻山鸟催”描述了诗人对自然的关注,布谷鸟担忧天雨少,提着壶听山鸟的叫声。这种关注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且坐蒲团纸窗暖,两衙退后睡敦敦”描绘了诗人安静坐在蒲团上,感受着纸窗的温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形象。这个结尾给人一种平静、安详的感觉,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淡定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一个独特而鲜活的老人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饮酒,不善谐,少年醒眼看花开。
况从多病久衰耗,自顾白发垂毡毸。
纵遇花时少情思,经春不曾衔酒杯。
布谷但忧天雨少,提壶谩闻山鸟催。
且坐蒲团纸窗暖,两衙退后睡敦敦。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情思

    解释

    情思 qíngsī

    (1) [affection]∶情意

    系人情思

    (2) [feeling]∶情感

    情思萌动

    (3) [lingering affection]∶情绪,心情

    恬静的情思

    <
  • 酒杯

    读音:jiǔ bēi

    繁体字:酒杯

    短语:

    英语:goblet

    意思:(参见酒盃)
    亦作“酒盃”。亦作“酒柸”。
     喝酒用的杯子。
      ▶宋·沈遘《次韵

  • 不曾

    读音:bù céng

    繁体字:不曾

    短语:无 远非 罔 没 毋 绝非 靡 莫 从不 从未

    英语:never

    意思:未曾,没有。
      ▶南朝·宋·刘义庆《

  • 花时

    引用解释

    1.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诗:“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明 袁宏道 《除夕观诸公饮》诗:“角杯穷酒事,分帖记花时。”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