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布被》 未能行於人,敢不施诸身。

未能行於人,敢不施诸身。

意思:还没有走到人,敢不施于身体。

出自作者[宋]冯时行的《布被》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地一指耳》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同一的,就像一杯春水中融入的无数微尘。这是一种超越了二元对立,超越了分别心,超越了自我和世界的理解。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得失荣辱,都付之一笑,融入杯中的春色。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都以一种蒙头布衾的态度面对。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超脱,对得失荣辱的淡然,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画面,他曾经拄着竹杖,走过村庄的田野,与桑麻为伍,与乡民为伴。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朴素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平民情怀。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方式,他花费一千钱买物度日,十年间度过寒暑。这表现了诗人的节俭和朴素,也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人生的理解,他认为恭敬节俭是道德的基础,只有谦逊有礼才能得到鬼神的保佑。 最后,“未能行於人,敢不施诸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追求,他不能将恭俭德行施于人,便首先在自己身上实行。这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态度,也是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的追求。他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以淡然的态度面对得失荣辱,以朴素的生活方式度日,以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态度对待人生。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
未能行於人,敢不施诸身。

关键词解释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 不施

    读音:bù shī

    繁体字:不施

    意思:I
    不见施用。
       ▶唐·韩愈《贞耀先生墓志铭》:“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II
    不简慢。施,通“弛”。
       ▶《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