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肠诏出东园赐,白骨家余南巷贫。
意思:黄肠诏令调出东园赐,白骨家我南巷贫穷。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哭袁相公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悲感,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首句“鹤飞蝉蜕总成尘,欲报明珠未得伸”,以鹤和蝉的蜕变和化为尘土,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明珠”在此象征着那些未被发掘的才华和未得到伸展的理想。诗人感到自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才华,却无法实现,表达出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山上杜鹃花是鸟,墓前翁仲石为人”,进一步深化了人生无常的主题。诗人以杜鹃花代替曾经在山上飞翔的鸟,以翁仲石代替墓前的石像,再次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黄肠诏出东园赐,白骨家余南巷贫”,这两句诗描绘了权力的无常和人世的冷暖。黄肠诏是皇帝赐给有功之臣的一种厚葬之物,但最终也化为尘土;南巷中的白骨之家,却依然贫穷。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最后,“为问翟公门下士,死生谁个见情真?”翟公曾是汉代的丞相,他门下的士人曾得到他的恩惠,但后来他被罢官在家,那些士人却纷纷离去。诗人以此为喻,询问那些曾经得到权贵恩惠的人,在生死面前,谁能够真正保持自己的本心?这一问,既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悲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权力无常的深深哀叹。诗人通过对自然、历史和人世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公平和真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