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谒金门·孤檠侧》 残夜银釭无气力,绿窗寒恻恻。

残夜银釭无气力,绿窗寒恻恻。

意思:残夜明亮的灯光没有力气,绿窗寒凄恻。

出自作者[近代]王国维的《谒金门·孤檠侧》

全文赏析

这首诗《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是一首描绘生活细节的诗,它以一个孤独的灯檠(灯架)为视角,诉说了主角十年的生活经历。 首句“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直接点明了主角的孤独和寂寥,檠是灯架,孤檠意味着独自一人在一旁的灯。这盏灯见证了主角的十年生活,它的存在就像一个无言的朋友,默默地陪伴着主角,听他讲述这十年的经历。 “残夜银釭无气力,绿窗寒恻恻”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残夜中银釭(灯)无气力,绿窗也因此显得寒冷。这里通过视觉和感觉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主角的孤独和寂寥。 “落叶瑶阶狼藉,高树露华凝碧”这两句描绘了环境的萧瑟,落叶满地,高树上的露水晶莹剔透。这种环境进一步强调了主角内心的凄凉。 “露点声疏人语密,旧欢远处觅”这两句描绘了更深夜静的场景,微弱的露点声和稀疏的人语声形成对比,而旧欢何处,主角正在远处寻找。这句诗表达了主角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灯檠和其主人十年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主角内心的孤独、凄凉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使得整个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
残夜银釭无气力,绿窗寒恻恻。
落叶瑶阶狼藉,高树露华凝碧。
露点声疏人语密,旧欢远处觅。
作者介绍 李世民简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关键词解释

  • 恻恻

    读音:cè cè

    繁体字:惻惻

    英语:grieved

    意思:(恻恻,恻恻)

     1.悲痛;凄凉。
      ▶汉·扬雄《太玄•翕》:“翕缴恻恻。”
      ▶范望注:“鸟而失志,故高

  • 气力

    读音:qì lì

    繁体字:氣力

    短语:马力

    英语:(n) strength; energy

    意思:(气力,气力)

     1.体力;力气。
      ▶《战国策•西

  • 残夜

    读音:cán yè

    繁体字:殘夜

    意思:(残夜,残夜)
    夜将尽时。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杜甫《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宋·范成大《

  • 银釭

    读音:yín gāng

    繁体字:銀釭

    意思:(银釭,银釭)
    银白色的灯盏、烛臺。
      ▶南朝·梁元帝《草名》诗:“金钱买含笑,银釭影梳头。”一本作“银缸”。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壁上银釭半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