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贻亮上人》 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

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

意思:秋水一泓经常出现底,涧松千尺不长。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贻亮上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人间学佛知多少,净尽心花只有师》以秋水涧松为喻,表达了深深的禅意和人生哲理。 首两句“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描绘了两种景象,秋水清澈见底,涧松高耸入云却不生枝。泓,水清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秋水的清澈;涧,指的是山间流水的沟壑,松树生长在山涧之中,千尺则突显其生长环境的艰难。这两句诗以静景动景相对,以秋水的静比喻人的内心,以涧松的动彰显人的决心。 第三句“人间学佛知多少”,佛教中常有“学佛”一说,这里的“学佛”可以理解为向佛学习,领悟佛的智慧,理解人生的真谛。这句诗提醒人们要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生命的本质。 最后一句“净尽心花只有师”,净尽心花是对领悟佛理的象征,只有师则强调了对导师的依赖。这句诗表达了只有通过向导师学习,才能真正领悟佛理,净尽心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水涧松为喻,表达了向佛学习,领悟人生真谛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导师的作用,只有通过导师的引导,才能真正领悟佛理,净尽心花。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
人间学佛知多少,净尽心花只有师。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一泓

    读音:yī hóng

    繁体字:一泓

    意思:
     1.清水一片或一道。
      ▶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清·昭槤《啸亭杂录•京师园亭》:“一泓清池,茅檐数椽,水木明瑟,地颇雅洁

  • 秋水

    读音:qiū shuǐ

    繁体字:秋水

    短语:秋波

    英语:autumn water

    意思: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常见

    读音:cháng jiàn

    繁体字:常見

    英语:(v) often see sth; commonly see sth

    意思:
     佛教语。对“断见”而言。“常见”认为死并非消灭,身心在过去、现在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